蕲春县刘河镇高潮村千亩荒山变茶园。
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沿着崭新的柏油路盘山而上,蕲春县刘河镇高潮村千亩白茶基地到了。
取下草帽、抹把汗水,56岁的桂新国咧嘴笑了:“侍弄这些茶树,一年收入两三万,贫困户的帽子早甩掉啦!”
白茶小镇、蕲艾小镇、文旅小镇……几年来,“医圣故里”蕲春县坚持产业扶贫,打造特色小镇,一个个小山村变身“绿富美”。
好生态引来好产业——
山泉里的小米虾
留下了安吉的茶老板
烈日下,在半米高的茶树中穿行,10来分钟就来到山谷边,只听瀑声如雷;往山下走,林深荫浓处,又闻泉水叮咚。
“引来白茶产业,山泉水立了头功。”提到白茶脱贫,刘河镇高潮村党支部书记蔡国勇打开话匣子。
2016年,蔡国勇到浙江安吉参观学习,高潮村“初识”白茶。“不看不知道,一看就动了心!”一路上,他都在琢磨,“一样的绿水青山,为什么他们富我们穷?白茶经济价值高,高潮村能不能搞?”
高潮村山地面积占七成以上,超过三成是贫困户。当了多年村支书,蔡国勇一直想找个好产业。
机会来了,看准就干。他马不停蹄召集村民开会,带大家再赴安吉学习,通过乡贤引荐白茶老板柴祖海。
“好生态才能种出好茶叶。”柴祖海来自安吉县溪龙乡,这里家家户户种白茶。来到高潮村,他先看水,“不仅水清,还有小米虾、小螃蟹等水生物,是个好地方!”
不到4年,安吉白茶在高潮村1400亩荒山安家。种茶用工量大,村里优先安排贫困户上工。包括桂新国在内,有51名贫困群众在基地上班,一年打工总收入100余万元。
“上下班有车接送,中午包伙食还能午休,比种地轻松,收入还高。”贫困户熊尊梅很珍惜这份工作。
今年清明前,白茶首次采摘,最多一天300多人上山采茶。首批白茶经检测品质上乘,每斤卖出了1000元的好价钱。
眼下,村里正鼓励村民种白茶,3年不收土地租金,免费提供技术还包销。蔡国勇盼望着,像安吉那样,让茶叶带富更多村民。
好支部带着村民富——
艾叶变“金叶”
五斗地有了新玩法
走进“蕲艾之乡”蕲春县赤东镇五斗地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发现,把艾叶变“金叶”,村民们有了新玩法——卖蕲艾根。
翻出手机微信,五斗地村党支部书记汪汉光给记者看:近期,恩施巴东、鄂州、黄州等多地企业、农户预约订购蕲艾根,“村集体种了200多亩蕲艾,仅卖蕲艾根可增收10万元。”
几年前,五斗地还是蕲春的后进村,村集体欠债,干部说话没人听、公益事业没人干。汪汉光想带大伙脱贫,可村里没钱、底气不足。
变化发生在2017年。蕲春县发力蕲艾产业,引来广西老板马焱根成立蕲春桂康艾叶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选定五斗地村。
“2017年3月签合同,1个月后,千亩岗地全部种上蕲艾。”那段时间,汪汉光带着干部群众顶着烈日暴雨连轴转,硬是赶在当年端午节前收割了第一茬艾草。流转土地,村集体有了首笔6万元进账;在基地打工,贫困户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尝到种艾的甜头,村民们劲头更足了。村委会盘算着,不少岗地还荒着,要引进更多市场主体连片种植蕲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在黄冈做商贸生意的五斗地人白育华回来了。白育华成立静群专业合作社,300亩的岗地上不仅种艾、制作艾产品,还建起了全省首个蕲艾科普研学基地——神蕲艾谷。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民增收的门路更多了。
好风景卖出好价钱——
小山村有了文艺范
会龙池迎来远方客
车沿山路蜿蜒向上,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太空舱”映入眼帘,株林镇会龙池村到了。
“‘太空舱’是咱们村的游客服务中心。”见记者有些惊诧,会龙池村党支部书记张光贵不由笑了。
在村里走上一遭,随处可见环抱大树的观景台、青石板铺就的步道、粉嘟嘟的多肉植物,小山村文艺范十足。
对照新建的旅游标牌,张光贵一一道来:会龙池村位于三角山腹地,论自然景观,古树溶洞、河潭飞瀑、摩崖石刻星罗棋布,40余处景点遍布全村;论人文历史,宋代以来不少名士隐居在此,还有革命遗址洞上医院收治过大批新四军伤员。
过去,会龙池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没有产业,被列为贫困村。“这两年,盘山公路修到村组和村民家门口,不少城里人慕名而来。”张光贵说,全国各地多位作家、画家、书法家、收藏家常年住在村里搞创作。
木瓜小院、潜庐书院、茶饮山房、松筠阁、沁园茶庄、习靖山庄等一批新改建的特色民宿,已成为会龙池新景。
“夏天山上凉爽,客房供不应求。”80后青年陈飞飞曾是戍边军人,退伍返乡后在老屋上建起了一栋两层楼的民宿松筠阁。
除了享受天然氧吧,游客来了还能玩些啥?镇村规划打造文化小镇,大小景点被串成多条主题旅游线路,游客玩上3天不重样。
小山村里还建起一个颇具规模的文化孵化基地,为作家、画家、书法家创作提供工作室。
村子美了、人气旺了,财路也通了。游客住民宿、品农家饭、买农产品,会龙池出列贫困村,跻身网红打卡地。
来源: 湖北日报 记者 江卉 通讯员 陈钰 石磊
编辑: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