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虽然早就知道
病从口入但实际操作中却常有忽视
这几个月亲眼见证了病毒肆虐的可怕后你是否也有了寻求改变的小想法
近期,
全国多地向市民发出倡议,
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用餐。
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必要?
前几天,
杭州市疾控中心做了一场实验,
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
用餐后的细菌对比。
实验当天,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所长朱冰携带着的一个蓝白相间的取样箱,里面装有无菌袋、手套、口罩、酒精灯、镊子、剪刀、记号笔等,内部还配备了冰排,可冷藏运输采样标本。
一共有11个人参与这次测试实验。
当场点了6道菜品,
每一道菜都分成了两小盘,
一盘使用公筷进食,
一盘不使用公筷进食。
另外,还特意另外点了两道菜,
作为空白对照。
副所长黄利明在动筷前
先取了20份食物样本,
分为公筷样本和非公筷样本。
每道菜肴至少取25克,
装入无菌袋后,
样本均被放入冰凉的采样箱封存。
同样东西吃两份公筷和不用公筷交替进行
进食前,参与人员都经过了培训,为保证取样的科学性,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进食必须交替进行。
先动公筷,再动自己筷子。
吃同样的东西,
但是必须得吃两份。
“小心翼翼吃饭,
这样的午餐也是第一次了。”
一位参与实验的人员笑着说
生怕一个不小心,吃到了公筷盘子,
可就前功尽弃了。
大家也不敢胡吃海喝,
因为至少每个菜要留25克,
作为第二次取样的样本。
吃到一半,黄利明起身了,开始取样第二次样本。重复第一次的步骤。
就这样,采样进行了两次,
餐前餐后一共取了
40份食物样本。
用公筷能减少细菌污染
采集后的样本,
被工作人员带回所里。
经过48小时的菌落检测,
疾控中心得出了最新的结果。
实验对凉拌黄瓜、盐水虾、干锅茶树菇、炒芦笋、咸菜八爪鱼和香辣牛蛙共6道、12份(每道2份)菜品的剩余部分进行了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显示没有使用公筷的菜品菌落总数均高于使用公筷同种菜品。
朱冰说,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送至实验室后,定量进行稀释,取稀释液加入培养基后培养48小时等待菌落生长。
通过菌落总数的比较
来反映就餐中是否使用公筷
对菜品微生物污染程度的影响。
朱冰举例:
朱冰说
疾控人员这样建议
疾控专家认为
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主要有两个:
在使用公筷公勺时,
很多人嫌麻烦,
容易混淆,
朱冰也给大家出了主意。
在家吃饭时,大家可以选用固定餐具,比如每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如果能做到分餐,可以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假如做不到分餐,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在外就餐时,
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
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做到一菜一勺或一菜一筷。
到外面吃饭时,我们也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愿大家都能养成这个好习惯不仅为自己也是为家人和他人的健康多添一份保障~
来源:钱江晚报
编辑: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