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我的城,我守护 ——湖北黄冈基层党员干部的抗“疫”故事

核心阅读

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黄冈同样令人关注。自1月1日至1月26日,黄冈接收了武汉16.56%的迁出人口,是接收武汉输出人员最多的地方。武汉封城前三天,该地位居武汉出行目的地前列,成为武汉之外全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黄冈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党中央号召,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城乡社区挨家挨户的排查,他们用行动践行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

黄冈:防疫战场“一抹红

2万多名市、县直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9000多名县乡干部组建4139个疫情防控工作队,包保4133个社区(村居),拉网式排查实现防控包保全覆盖。在湖北黄冈市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可见基层党员干部奔忙的身影——

我也怕,但不会退缩

“妈妈,我好想你……加油!”2月21日早上7点,奔赴在罗田县老年病医院隔离区一线的女护士黄敏掏出手机,听到女儿稚嫩的声音,已经20多天未与家人见面的她,眼眶湿润。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得知罗田县老年病医院隔离区急需护理人员时,她主动请缨:“我是共产党员,身体好,精力足,我先去。”

抵达老年病医院隔离区后,黄敏按照医院的统一安排,通过培训后,迅速投入抗击疫情的紧张工作中。每天打水、送饭、消毒、打针、雾化等常规工作事无巨细,最忙的时候,她一天陆续接诊12位患者,其中很多是来自疫情高发区和密切接触者。

咳嗽、发烧、浑身乏力……隔离区凝重的气氛让黄敏压力倍增。“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哪有不怕的,但我不会退缩。”她坦言。有着多年护理经验的她,迎难而上,配合医生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日常工作中,黄敏必须“全副武装”。“呼吸有点困难,而且穿脱很麻烦。”防护服紧贴着身体,就像个“闷葫芦”,加上工作量大,脱下时往往衣服都湿透了;护目镜紧紧绑在脸上,不一会儿就被勒出一道道瘀痕。黄敏说:“再累再苦,咬咬牙就过去了。”

在隔离区的第一天晚上,丈夫打电话说:“3岁多的女儿在家哭了一晚上,做梦都在喊妈妈……”霎时间,她潸然泪下。

医院隔离区住的都是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很多患者刚刚入院时都很焦虑,反复询问黄敏检查结果如何,何时可以出院。除了身体上的护理,黄敏更明白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2月5日,隔离区收治了一位12岁的小姑娘,因为有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来到隔离区接受观察与治疗。刚入院的时候,小姑娘非常恐慌,情绪极不稳定,不吃饭也不配合治疗。黄敏见状,一边给小姑娘加油打气,进行心理疏导;一边腾出时间陪她玩游戏,还给她买爱吃的水果。在黄敏的鼓励和关心下,小姑娘慢慢敞开了心扉,主动配合治疗,如今已康复出院。

“母子兵”的默契

拿上喇叭、戴上口罩,3月1日一早,武穴市花桥镇柏树林村34岁的党员志愿者项兴匆匆出门。半个月前,他的母亲——柏树林村妇女委员、党员陈桂荣突发冠心病,倒在了抗“疫”一线。

“骑着电动车、拿着小喇叭,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为返乡人员量体温、做消毒。”村党支部书记项学斌难忘陈桂荣每天穿行于村组垸巷的日子,“忙得连轴转,嗓子哑了,腰痛得直不起来,她也一天没歇过。”

2月1日,柏树林村确诊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按规定,患者亲属须接受隔离观察,但这家人不太配合。得知这一情况,陈桂荣多次上门劝说。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第三次;白天劝不行,就晚上去。

晚上9点多,寒风瑟瑟,陈桂荣还一直隔着门板耐心解释。一个多小时后,门终于开了,村民说:“再不开门,对不起桂荣。”

2月3日、4日,陈桂荣发现自己的体温低于正常值。2月5日,在大伙的再三督促下,陈桂荣住进武穴市人民医院。医生反复叮嘱,不要劳累,卧床休息。

没过几天,感觉身体略有好转,她就急匆匆赶回村里。大伙担心她吃不消,劝她回去休息。“我没事,我来整理数据吧,我儿子也是党员,让他帮着一起干。”

34岁的项兴是上海康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销售主管,看到母亲日夜奔波,他早就想去帮忙了。“母子兵”就这样上阵了。儿子守卡点、抓摸排、送物资;母亲理数据、做台账、报信息。

2月14日上午,陈桂荣突然发病倒地,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当日下午不幸离世。

“前一天晚上她还在梳理发热人员家庭信息,怎么就走了。”村支书项学斌眼眶红了,“她干工作从不推诿,不管分内分外,从来都积极主动。”

得知陈桂荣去世,村民纷纷表示要去吊唁。“不设灵堂,不办仪式。”项兴在家门口贴上告知书,通过微信向亲友和村民表达谢意。

“疫情严峻,我不能闲下去,不能沉浸在失去母亲的悲痛里。”项兴带领柏树林村39名党员群众组成防疫志愿服务队,守卡口、当代购。“母亲走了,完成她未完成的防疫任务,就是最大的孝道。”项兴说。

阵地在哪我在哪

“黄书记,我孙子肚子痛得厉害,到处都封闭了,怎么办呀?”2月10日晚上12点多,黄冈市高新区红卫社区一位老人给黄友明打电话。接到电话,黄友明立马开车来到红卫社区,将孩子送至医院。

身为黄冈市高新区红卫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友明的电话是公开的。疫情发生以来,这样的求助电话黄友明记不清接到多少个了。

2月7日晚7点50分,黄友明得知银环电力小区有一家三口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他顾不上吃饭,立刻来到该小区,向住户说明来意,但住户死活不肯被隔离,黄友明站在该住户门外反复沟通做工作,住户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被隔离。苦口婆心说了几个小时,但收效甚微。最终,黄友明联系上住户夫妻工作的单位,通过单位领导的劝说,住户同意被隔离。黄友明回到家已是凌晨。

摸排全覆盖,管控全天候,社区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第一时间送至医学观察点……社区防疫工作事无巨细,黄友明毫不懈怠。“成天在外面跑,只有一只口罩,怕不怕被感染?”“也怕,但这是我的阵地,阵地在哪,我就在哪。”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谢梓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