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建古树名木展馆产生多重效应 古树“开口说话” 激活生态文化

罗田县白庙河镇林家坳村,700年的青檀独木成林。

游客参观古树名木展馆。

“你看,九资河镇的几棵古树都是全县的‘树王’!”

“是啊!看这边,原来我们县还有这么多漂亮的古树群落!”

……

2019年12月28日下午4点半,罗田县林业局办公楼一楼古树名木展馆内,57岁的陈明香和几个老姐妹,正围在展板前,看得津津有味。

这里是我省唯一一家古树名木展馆,自2019年9月正式开放后,陆续迎来不少黄冈市民参观,好评不断。

展馆里有什么新鲜?当地为何要为古树名木建展馆?带着疑问,记者走进展馆,一探究竟。

不再沉默 古树“开口说话”

罗田地处大别山主峰南麓,素有鄂东“植物标本库”“大别山古树名木王国”之誉。其中,散生古树11000余株,种类丰富。展馆内,一幅幅印有古树照片的精美展板,或挂在墙上,或悬在空中,栩栩如生。每块展板上还对每棵古树的科目、树龄等进行了说明,并配有一段与其有关的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

不同树种树龄最长的一株全部被整理出来,冠以各类“树王”美名,以《王者风范》为主题集中呈现。记者现场看到,当地“银杏王”815年,“栓皮栎王”800年,相对年轻的“乌桕王”也300年了……历史变迁,斗转星移,“树王”们历经沧桑,风采依旧,令人不得不感叹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树王”们多生长在深山陡崖边,远离尘嚣,傲然独立。而有一些古树生长在村塆里,甚至就在村民家门口,成为当地地标和精神象征,展馆《古木文化》主题部分,着重介绍这一类古树。

树龄310年的菩提柳正是其中之一。相传,它曾于清同治年间和民国初、末期三次经塆中长辈同意,将主干、枝桠献给国家雕刻楼塔牌匾和寺院佛像。为了纪念其所作的贡献,也昭示后人热爱国家、乐于奉献,人们敬称它为“菩提柳”,所在村塆也取名为“柳树塆”。当地还流传一句对联,“一柳尽忠心千年守塆思游子,三回捐玉体万刀雕佛佑众民”。

还有同胞柏、救人桂、独木成林檀、千年等一回……在这里,每棵古树都有一个通俗形象的名字,以及一段奇趣轶闻,令人回味。

通过分门别类、讲述故事,原本沉默的树木变得鲜活起来,宛如一群慈祥的老者,将经历的过往,向参观者娓娓道来……

整个展馆占地300多平方米,共收录展示了70余棵古树名木。

挖掘古树文化 找到树木保护的根脉

“理解树木承载的文化,才能找到树木保护的根脉和动力。”罗田县林业局副局长姜在雄道出建古树名木展馆的初衷。

在罗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县林业局于2019年上半年,组成专班小组,申请20多万元专项拨款,启动展馆筹建工作。专班由该局科级干部张新良和柳良俊领衔,两人都是“60后”,在林业系统工作多年。爱好文学的张新良负责走访村民,查阅资料,整理有关古树的故事传说,为没有取名的古树取名。爱好摄影的柳良俊负责拍摄古树资料图片。

走访从一批保护等级较高和生长较为弱势的古树开始。不少古树轶闻,都是村民口口相传,言语简单,有的甚至是只言片语,经张新良整理加工后,逐渐丰满,充满乡情乡趣。

该县九资河镇罗家畈村,有株树龄260年的榉树,相传是一户尊师尚学的大户人家所种。“种榉”谐音“中举”,被认为是好运、福气的象征。村民相信,“人护树荣,树荫人昌”。多年来,每逢家中学生考学或办重要事情,都来树下祈福,祈愿心想事成。因此,它被叫做“圆梦榉”。

凤山镇饼子铺村,有株245年的古樟树,形态优美,两旁躯干弯曲,形似凤凰展开双臂,深受村民喜爱。上世纪70年代起,古樟三次遭受病害,濒临死亡,林业部门组织专家多次救治,终于重获新生。张新良记录下古树的经历,并给它取名为凤凰樟,一语双关。

……

在张新良看来,真正的文化是鲜活的,体现在日常里,融于乡民之间。古树的故事虽简短,但体现了人与树木息息相关的亲密关系,蕴含了一些高尚的精神品德和对未来的美好希冀。这些都是人们经历过或想要追求的,容易唤起情感共鸣,正是挖掘古树文化的意义所在。

化乡愁为动力 居民报名古树管护人

“这些古树看着亲切,让人忍不住想到了童年。”陈明香参观完展馆,对记者说道。她直言,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罗田人,此前并不知道家乡有这么多古树和有趣的故事传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与财富,应该被更多人知晓、了解。一些在外成功人士也听说了这件事,甚至表示愿意出资保护本村古树。

面对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罗田县林业局局长瞿华博更有信心了。他说,展馆内容还将进一步完善充实,把更多古树名木收录其中,邀请更多摄影爱好者、文学爱好者参与展馆建设,进一步传播古树文化。

据悉,罗田县已下发《古树名木六个“一”保护方案》,提出“再开展一次古树名木清查,为每棵古树名木制作一张身份证,每年重点管护一百株古树名木,给每棵古树名木落实一名管护人,聘请‘树医生’开展一次体检、一次护树执法行动”。

为了让百姓参与古树保护,更好地分享保护成果,当地提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就近遴选乡贤、达人、志愿者担任古树管护人,落实古树名木的日常管护责任,确保它们长在家门口、守在心里头。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前期走访和展馆宣传,已有不少周边居民主动报名成为古树管护人。

瞿华博表示,建设古树名木展馆只是一个开始,他们将结合乡村振兴,探索政府补助、社会参与、群众共享的办法,因地制宜,每年对全县100多棵一级古树名木实施“一树一策”的管护方案,细化管养措施,把全县的古树名木保护好,确保它们留得住、活得好、看得美。

访谈

湖北省现存古树名木82万余株

古树文化研究亟须加强

罗田古树名木展馆的建成,引发人们对古树文化的兴趣,激活传承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特征的生态文化。近日,省林业局野保湿地处一级调研员梅魁表示,罗田的做法值得鼓励。

梅魁介绍,提起古树资源综合利用,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古树旅游。事实上,绝大多数古树受形态、所处位置等客观条件,并不适宜发展古树旅游。但它是一种宝贵的乡村原生态资源,其文化内涵值得发掘。遗憾的是,鲜有人关注古树文化这一领域。

据最新数据统计,我省现有古树名木82万余株,其中一级古树3550株,二级古树1.3万余株,三级古树80万余株。从树种来看,以银杏、枫香、樟树、黄连木、水杉、马尾松等乡土树种为主。

在梅魁看来,古树是见证千百年历史沧桑的“活文物”。除了欣赏古树名木的生态奇观,还可挖掘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名人渊源,考证其与周边古建、古村的关联等。同时,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和社会新风尚,赋予那些昔日的故事传说新的时代内涵。像罗田这样,把历代文人雅士吟咏古树的诗歌、散文连同与古树有关的民间传说整理出来,集中展示,既传播知识,又唤起人们珍爱古树的意识。

保护古树名木,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梅魁希望,更多学者、专家关注古树文化这一领域,让更多古树名木“开口说话”。

编辑 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