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黄冈报道(黄冈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李静杰 王珺)大别山森林公园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沉醉;锦绣如织的遗爱湖,犹如镶嵌在市城区的明珠,熠熠生辉;滔滔 长江 翠绿绵延、秀水东流……绿色,正成为黄冈最亮丽的底色。
黄冈,八山一水一分田,典型的山区林业大市,绿色 已成为黄冈最大的发展优势。
黄冈,林业用地面积121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0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3.03%,居全省前列,被誉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中国中部 生态之肺”。
黄冈动植物种类多样,有野生植物1487种,动物634种,是华中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物种资源库和生物基因库。
黄冈坐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省级湿地公园13个,是全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自黄冈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林业发展目标以来,黄冈林业人 不仅担负着守绿、护绿、增绿、富绿的历史使命,也扛起了兴林活林的产业富民大旗。
造绿护绿 山川锦绣
自然 不仅赐予了大别山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更赐予了大别山一座丰沛的植物园林。这里成为2000多个物种生命的天堂,森林覆盖率达到90%,堪称“天然森林氧吧”!
大别山成就绿色生态屏障,源于不负历史重任的黄冈林业人 栉风沐雨,一腔赤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黄冈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和生态创建,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做到了国、省有位置、市县有作为、群众有口碑。
精准灭荒、应绿植绿。锁定“一山”(大别山)、“一江”(长江)、“二线”(公路、铁路)、“三景”(园林城市、森林城镇、绿色乡村)、“六水”(巴水、浠水、蕲水、举水、倒水、华阳河),“九湖”(赤东湖、遗爱湖、武山湖、策湖,浮桥河、金沙湖、天堂湖、白莲河、张家咀人工湖)。先后启动了低产林改造、“绿满荆楚”、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等一批 林业重点工程。
全力打赢精准灭荒攻坚战。近两年,黄冈市实现荒山造林22.2万亩,长江岸线绿化3.33万亩。近五年,全市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分别增加了52.8万亩、8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02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大指标同步增长。
绿色 在于“造”,更在于“管”,造管并重,才能留住青山,让绿树成荫。为呵护这片绿色,黄冈林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构建了一套从种到管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管住刀口、火口、虫口,确保种得活、管得好、守得住。
大力开展“春季行动”“利剑行动”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执法检查行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森林火灾是生态安全的最大敌人。黄冈发布最严格的野外火源管理,落实防火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了覆盖全市的联防体系,确保多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病虫害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控上,黄冈森防加强与交通、出入境检疫检验等部门的配合,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行动,强化疫情监测和主动预防。
绿水青山 生态富民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林业富裕城乡,让人民共享生态是黄冈林业人绿色梦想。
山上增绿,农民增收!黄冈林业人精准施策。以培育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创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为抓手,大力发展板栗、油茶、甜柿、木本药材林等绿色的特色产业体系。
板栗面积、产量居全国地市第一,油茶、乌桕列全省第一,油桐列全省第二。
勇于担当,服务大局,全心助力精准扶贫。持续开展生态扶贫,招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40人为生态护林员,年均给贫困户发放护林资金1816万元,年均发放生态公益林、天然林补助款1.05亿元。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林业局自2015年牵头帮扶黄州区陶店乡孙镇村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先后派驻两任第一书记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共筹集帮扶资金450余万元,该村于2016年底完成了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任务。
黄州区陶店乡孙镇村 村民 王仲明:此次林业局驻到我们村里 现在路也变宽了,渠道已经得到解决 饮水方面也解决了 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方便。
优势在山、希望在林。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林业产业链,建设了一批花园式工厂、绿色生态农庄示范点。
2018年,黄冈已拥有33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大“林业产业园区”,林业总产值达286.04亿元,林产工业4.0在全国遥遥领先。
荒山成青山,河湖映绿水,青山变金山,山水鸟齐飞。绿水青山在黄冈林业人手中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创新创业 现代林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历史进入新时代,黄冈林业人把改革的红利、创新的活力、发展的潜力有效叠加起来,转变观念,创新手段,走出了一条现代林人创新创业的产业强林之路。
市林木种苗场 有职工100多人,500亩苗田被纳入遗爱湖景区建设。他们发挥林业人顾大局,识大体的奉献精神,不等不靠不要,自筹资金在黄州区陶店乡袁家铺村租赁荒地200亩,建设苗圃基地。如今,已拥有鸣森园林建筑和博华保安两个公司,实现了华丽转身。
刚刚获得“全国绿化奖章”的黄冈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张武,不坐办公室,专钻老山林。
黄冈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院长 张武:我探索“公司+农户”的造林模式和“管理+网络+市场”的营销策略,带动、引导及辐射周边绿化苗木种植面积达1.2万亩。
2016年,张武在浠水县巴河镇长港、红光等村流转的2000亩低效疏林地、宜林地被浠水县纳入“精准扶贫”产业基地,基地采取转移就业、贷款入股、土地流转等分红形式,确保每家贫困户平均年增收不少于5000元。2019年,设计院又在黄州区陶店乡建设了综合性苗圃,目前已栽种各类苗木3.36万株。
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在浠水河庙铺创建的科研基地和科研示范区,2018年,被湖北省林业局确定为全省三大高效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之一。
黄冈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所长 程志军:通过近三年来 全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艰苦奋斗 我们已经建成了325亩的高效经济林示范基地引进茶梅 美国山核桃等十多个优良品种 通过近三年的辐射带动 发展周边高效经济林一万余亩。
红色沃土,绿色辉映。穿行于黄冈的城市乡村,放眼望去,一个个“绿镜头”让人赏心悦目,一幅幅“绿画卷”已经铺展开来。
黄冈市林业局 局长 陈选明:“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是新中国第一代林业人的梦想,我们新时代的林业人,必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勤勉苦干 ,开拓创新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篇章, 全面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梦!
壮丽七十年,奋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冈林业人的绿色梦想没有止步。为了让黄冈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他们在构建森林生态型经济强市的道路上正奋力前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