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7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一批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这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给予的国家最高荣誉。《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共和国不会忘记》,今天向您介绍国家勋章获得者、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
他,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为了国家需要,又转而从事氢弹理论研究,为我国氢弹突破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一生,如此厚重!
“没见过物理像于敏那么好的”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小时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少年于敏心中就有一个执着的信念:
在这个遭内乱外侮蹂躏的国土上,尽管自己不能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驰骋沙场,但他相信总会有英雄出现,荡寇平虏,重振河山。
那时的于敏不会想到,半个世纪后,自己就是那个英雄。1949年,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时北大第一届毕业生。随后成为张宗燧先生的研究生,张宗燧对他的评价是“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国产土专家一号”
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
于敏调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
没有名师,完全靠自己,
于敏还是很快掌握了原子核物理的
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
1959年,于敏和北京大学的杨立铭教授举办了一期原子核理论培训班。后来他们的讲稿成书,取名《原子核理论讲义》。该书成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也是其后二十多年里唯一出版的一部原子核理论教材。钱三强高度评价,“于敏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没有留过洋,却也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国产专家一号”。
服从分配,转行!
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于敏说,“核武器是一种保障国家安全的手段。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国,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力量,我愿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他坚定的态度是:服从分配,转行!
隐姓埋名28年,连妻子都不知道
从那时起,
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活,
连妻子都说:
“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1966年12月28日,中国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这是一次完美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我国已在短时间内独立掌握了氢弹原理。5个多月后,1967年6月17日,沉寂的戈壁上空,蘑菇云拔地而起,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率领团队又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中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美国进行了1000余次,而我国只进行了45次。
淡泊一生,奉献一生
之后,虽然名字早已解密,于敏依然过着淡泊从容的生活。他在世时只有两次公开露面:1999年,73岁的于敏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且作为代表发言;
2015年1月9日,89岁高龄的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5年1月9日,习近平俯身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颁奖
他的淡泊,
《新闻联播》也曾进行了报道。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愿将一生献宏谋!他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致敬!国之脊梁!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陈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