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17.36元的药,药店却卖498元,这类药差价去哪了?

上周,国家卫健委官网公示了《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建议清单》,共计三十四种药品。

所谓仿制药,是专利药品结束专利保护期后,不拥有该项专利的药企仿制的替代药品。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仿制药在全球的占比达到90%以上,在我国更是高达95%。

为了提高仿制药质量,我国在2016年推出一致性评价政策,要求仿制药通过开展评价试验达到与原研药疗效与安全性一致的结果。目前已有211个药品种类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占到基本药品目录289个品种的73%。

然而日前,记者发现,这些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在药店却很难买到......

药店鲜有过评仿制药

量少价高为哪般?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在211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中,记者选取了最为常见的治疗腹泻、高血压等症状的药。

像蒙脱石散、阿莫西林这两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数量已有9家,但记者走访北京的多家药店发现,都没有销售这些企业的药品。

随后,记者选取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数量达到4家的头孢呋辛酯片,走访多家药店发现,只有一家药店销售通过评价的药品。

而更令记者感到不解的是,今年初,国家“4+7”城市带量采购的25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常见药品更是难见踪影。

在记者调查的共10家药店中,只见到了恩替卡韦分散片,而且价格比医院的中标价高出好多倍。

北京某药店负责人:498元一盒,28片的,一直都是这个价钱。

记者了解到,这款药在去年底国家医保局组织的4+7城市带量采购中,中标价格下降94.12%,在医院的价格是每盒17.36元。

在北京的其他药店,记者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同为中标降价药品,药店价格却一直未降。对此,药店负责人给了这样的解释。

北京某药店负责人:医院的进货渠道和药店的不一样,医院有国家补助,药店没有。

企业药店协商难

未过评药让利抢市场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4+7”试点城市集中采购是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和沈阳、大连等7个城市开展跨区域药品带量采购,以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替代专利过期的高价原研药,以量换价。

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药店的售价要远高于医院,这是什么原因?这和仿制药难买又有什么关系呢?

四川成都某家药企生产的两款药,去年底中标了国家4+7城市带量采购药品,在医院的售价分别下降了23%和90%,由此在11个主要城市的销售份额得到了大幅提高 。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药品属于处方药,相比医院,药店的销售占比较小,只有不到20%。

但企业也希望借此机会使药店的售价下降从而增加销量。但与一些大型药店进行多次谈判却无法达成一致。

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副总裁 周俊:如果药店不能承诺可以卖多少量,不能承诺预付款,从某种意义上,这个下调价格就不成立了。

由于无法获得较低的采购价,药店的零售价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在和医院的竞争中失去了价格优势,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去采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患者自然很难在药店购买到了。

而那些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则面临着被取消集中采购招标资格的压力。

此外,2021年底前,仍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还会面临不予注册的风险。

面对越来越小的发展空间,企业就会抓住这最后的时机,加大对药店渠道的扩张,并给予药店较低的采购价格。 

九州通医药集团董秘 林新扬:在布局药店这个市场上,很多厂家来找我们,要这个品种让我们来代理,给他布局到药店的渠道,去做这个事情,目前,我们接到这样的单子还是比较多的。

业内人士 王先生:这些企业给我们的进货价格比以前低很多,而我们的销售价格并没有变,利润自然就比别的药品高很多。

政策市场效应逐步显现

行业优胜劣汰加剧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药店买不到中标降价药品,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政策的逐步推进,政府招标采购方式的不断调整,整个行业上下游的竞争格局都将发生变化。更多降价的仿制药将会出现在药店中。

一些药企和药店表示,未来国家带量采购城市范围会不断扩充,中标药品数量也会大幅增加,更多降价的仿制药将进入医院。

在这样的背景下,药店为获得市场份额,也将下调在售仿制药的价格。

此外,专家表示,未来价廉质优仿制药的竞争还会让众多小型药店逐渐被淘汰,药店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同时,由于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数量的多少,已经被看作企业实力强弱的标志,药品企业也将在市场的作用下完成优胜劣汰,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中国社科院食药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 张永建:中国制药产业要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一致性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和促进这种转变。

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波:未来五到十年,中国会涌现一二十家能和拜耳、辉瑞进行抗衡的大集团。

无论是一致性评价的要求,还是“带量采购”的政策,目的就是积极推动仿制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让患者用上价廉质优的药品。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药企、医疗机构还是药店,都面临着很大的调整。

如何找到药企

和药店的利益平衡点,

让更多的仿制药摆上

药店的货架,

而不是呈现难觅踪影的局面?

恐怕还需要相关企业和部门

开动脑筋想想办法。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