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公布,湖北6人3集体获表彰

6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出炉,湖北省6名公务员个人和3个公务员集体获得表彰。

一、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6名)

1、武昌火车站的“定海神针”

人物:刘五桥

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交通大队机动中队民警

“在交通难点、乱点的管理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退让。”他被誉为武昌火车站的“定海神针”。

武昌火车站地区客流量大、环境复杂,黑车揽客、大货车、超标电动车违章上路是交通管理的顽疾。2009年6月,刘五桥被派到武昌火车站担任警务区警长,带领民警重拳开展整治。面对车主持刀威胁、强行拖拽200多米、左手食指被咬得可见骨头,他不退缩半步。在他的带领下,武昌火车站地区交通面貌大为改观。

从“拼体力”到“重智能”,他带头应用智能交通数据平台,在勤务时段实现路面执法、数据查询、岗勤岗纪等数字化、一键化移动警务;并推行原地疏导和来回巡查结合的“跳跃式”执勤方法。

参警25年来,他共救助遇困难群众430余人,收到锦旗90余面,感谢信70余封,是温暖旅客回家路的“贴心人”。

2、不做“守摊子”的“太平官”

人物:程建胜

襄阳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

提着“乌纱帽”干事,不能爱惜个人“羽毛”,不能做“守摊子”的“太平官”。这是他心中的坚守。

他曾是枣阳市七方镇党委书记。在七方镇工作期间,他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近3亿元,落户签约注册招商项目10多个;大力发展适宜本地种植的特色产业,当地现代农业迈出新步伐。

“新官先理旧账”,程建胜创建七方镇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扭转信访被动局面;处理镇办企业20余年遗留问题,涉及500多万元债务,无一人上访,更没有让国有资产流失。精准扶贫,探索产业扶贫模式。2018年,七方镇落实扶贫贷款1600万元,兑现产业奖补资金300万元,分别是2017年的2倍和3倍。

在基层工作27年,程建胜说,只要有利于人民群众,就要坚决干、大胆闯、大胆试。

3、秭归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

人物:谭斌

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16年的“中加文化交流年”活动中,“龙舟飞歌”在加拿大文艺演出好评如潮。这是谭斌率秭归代表中国向世界传播湖北端午文化的一个缩影。

自2010年任副局长以来,谭斌启动人事制度改革,将濒临倒闭的屈原艺术团发展成跻身全省县级剧团前列的专业文艺院团。

面对困境,谭斌曾向家人借钱发工资、买设备、搞创作,以家人的两套房产作抵押寻求资金支持……他率屈原艺术团打造的长江流域第一台水上历史舞台剧《礼魂》成功演出6500场次,接待游客50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创下多个全省之最。

他带领组建秭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省、市级非遗名录47项;秭归县文化馆两次荣获中国群众文艺政府奖——全国群星奖;每年坚持送戏下乡150场次以上。

4、信访群众的“谈心人”

人物:彭光新

咸宁市嘉鱼县信访局副局长

信访工作可将矛盾化解在一线,彭光新是信访群众的“谈心人”。

2014年,他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信访人蔡大德解决了土地征收后用水、用电、修路的问题,化解了上访14年的信访积案;2015年,他协调县法院、县经开区、县规划执法局各部门,帮助信访人徐金华获得13万元的工伤事故赔偿款;2016年,他帮助信访人郭柏顺依法维权,获得4.5万元的赔偿款,并利用周末慰问郭柏顺生病的老伴……

从事基层信访工作近13年,他把信访群众当亲人,接待上访群众1.7万人,阅处群众来信3000余封,处理网上信访事项2000余件,协调处理信访积案451件,用耐心换来问题的解决、群众的满意。

5、换作人质是本能的选择

人物:王林华

潜江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

2014年6月10日,潜江市浩口镇第三小学,1名老师和52名小学生被歹徒劫持。时任浩口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王林华接到电话,即刻赶往现场,主动用自己替换人质保证师生安全。当时,歹徒情绪激动,且带有管制刀具、汽油、疑似爆炸物、打火机,危险一触即发。

“明知危险,为何要去当人质?”事后有人问。

“没想太多,就觉得应该冲上去。”他回答说。

面对荣誉与关注,他选择忘记,砥砺前行。为核实一条举报线索,他曾带队前往深圳、北京等地调查取证,20多个省市留下他工作的足迹,带领参与查办180余件违纪违法案件。

6、铁面无私的“环保卫士”

人物:涂超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察总队监察二室主任

这是涂超经办过的有影响力的案件:2010年宜昌东阳光暗管偷排长江案、襄阳华海纸业暗管偷排汉江案、2012年枝江光红氨基酸暗管偷排长江案、2013年十堰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污染丹江口库区水源案、2013年湖北双环科技污染府河案、2016年秭归金民纤维有限公司违法排污案……

坚守环境执法一线十余年,涂超走遍了全省一百多个县(区),执法行程达到数十万公里,检查企业上万家,查处违法案件数百起。

2012年底,涂超父亲病重昏迷。当时,十堰市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环境问题由他所在科室负责调查处理,直到调查结束,他才向单位反映父亲病重,请假去医院探望。

“查处企业不仅得罪人,还面临各种风险。”有人劝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义正言辞:“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有多深,我们的执法力度就有多大!”

二、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3个)

1、棚户区的“蝶变”经验全国推广

集体: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工人村街道办事处

工人村街区青和居社区所在地原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改造区,也是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公租房集聚区。

工人村街辖区老年人多、流动人口多、困难人群集中,街道重视居民自治,成立“天天敲门组”,探索“真情感化法”等“敲门十八法”,打造“社区我的家”恳谈会等自治平台;以法治顺民心解疙瘩,在社区打造“顺顺吧”,组织法官、警官、驻社区律师和党员骨干轮流值班;统筹职能部门“好样的工作队”,提供房屋维修、管道疏通、环境整治等专项服务。

通过基础设施改造、生态环境改善、社区综合治理,工人村街区青和居社区实现“蝶变”。“以党建引领物业服务创新”“三治一服务”理念、“天天敲门十八法”等经验在全国推广、学习。

2、打造国家公共就业行业标准

集体:宜昌市劳动就业管理局

宜昌市劳动就业管理局是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参公事业单位,坚持把履行部门职责融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

稳增长促就业。5年来,宜昌市就业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零就业家庭连续13年实现动态清零。就业扶贫稳步推进,累计帮扶11.21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就业政策稳发展。出台“关改搬转”化工企业职工安置工作具体意见33条,30家企业按计划关停,1654名职工成功转岗,121家煤炭企业去产能1.2万余名职工妥善安置。

推行就业领域“放管服”。宜昌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建成“网上就业局”,18项公共就业服务全部实现网上办理,获评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

五年来,全市形成了一批就业服务品牌集群。作为全省唯一开展公共就业标准化国家级试点,承担4大类170项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制定。

3、精准扶贫多项经验全国推广

集体:十堰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十堰市贫困人口总规模83.3万人,贫困发生率37.22%,重点贫困村456个,6个县(市、区)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个县(市)为全省深度贫困县。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十堰市扶贫办压力巨大。

市扶贫办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转移就业、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六个一批”等措施。其中,资金整合、“四双”驻村帮扶、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三驾马车”和精准脱贫“查、改、促”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在全国首创精准扶贫地方标准并获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质监局全国试点推广。全国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现场会先后在十堰召开、推广十堰经验。

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脱贫65.94万人,出列贫困村348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5.5万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95元,增长9.8%,增速排名全省第一,连续四年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来源 湖北日报

编辑 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