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1周年:凤凰涅槃 致敬重生

那一刻,地动山摇

那一刻,万物灰寂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震

地震的破坏和心中的悲痛

在那一刻永久定格

69227人死亡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这不仅是一串冰冷数字

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是我们患难与共的同胞

2008年5月16日,汶川县映秀镇两位居民看着地震后被毁的家园,不禁痛哭失声。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摄

11年,我们从未忘记

那一地的残垣断壁

2008年5月19日,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掩埋了一个村庄。中新社记者 贾国荣 摄

11年,我们从未忘记

瓦砾之上的寻找和等待

2008年5月17日,映秀镇地震后的景象。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11年,我们从未忘记

废墟之下那些渴盼的眼神

2008年5月14日,在汶川地震中受伤的儿童。中新社记者 邹宪摄

11年,我们从未忘记

那些身赴现场的医生、军人、

警察、志愿者……

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

国殇面前

谁都不曾置身事外

2008年5月19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民众为地震遇难者默哀,一位来自四川的男子高举右手为家乡加油。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即便周边的一切都夷为平地

但只有人

会带着重建家园的决心

更加坚强地站起来

2009年1月2日,北川县一名妇女背着儿子接收解放军免费运送来的红砖,准备请人帮助重建家园。中新社记者 贾国荣 摄

弹指一挥间

11年时光流逝

回顾这4000多个日夜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悲痛

同样也看到坚强和勇气

看到团结

看到对生命的敬重

2008年5月17日,救援队将在废墟中存活了124个小时的蒋雨航成功救出。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看到希望

2011年1月28日,震中映秀镇张家坪村村民搬进了新家,再生育家庭抱着双胞胎拍摄合影。中新社记者 张浪摄

看到涅槃重生

2018年3月22日,航拍四川德阳绵竹市清平镇,该镇已建成为生态旅游小镇。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

2018年4月,航拍震后重建的映秀镇。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汶川地震短短1年后

都汶公路通车

幼儿园、中学、医院等民生项目接连封顶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竣工

……

2009年9月2日,汶川映秀小学100多名学生借校开学。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

2年时间过去

成灌快铁建成通车

地震灾区145万余户农房基本完成重建

……

3年之后

四川省旅游总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

国内旅游人次数

均恢复或超过震前水平

汶川重建工作基本完成

……

2011年4月19日,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汶川县水磨镇开幕。中新社记者 安源摄

现如今,

当年的废墟上

早已青山绿水、高楼林立

当年满目疮痍的灾区

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8年4月22日,孩子们在汶川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前玩耍。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摄

2018年4月30日,汶川青山绿水鲜花盛开,吸引游客观光。 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看那些曾经在地震中逃过一劫的人们

他们从悲伤中走出,活出了精彩

哪怕失去至亲

哪怕身患残疾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

生命的顽强

同胞的爱心

和中国人压不倒的脊梁

2014年8月15日,在地震中失去手臂的女孩雍茜正在色彩名师阿旦的指导下练习绘画。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2015年9月18日,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四川游泳队运动员“无腿蛙王”代国宏,在残运会赛场向女友苏思妙求婚成功。中新社发 钟欣 摄

2018年5月10日,汶川地震幸存者马元江使用机电智能仿真手进行工作。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2018年5月9日,280名当年地震后的孤困儿童相聚在成都“安康家园”,与照顾自己的“安康妈妈”重逢。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事实证明

汶川经住了考验

中国经住了考验

那些曾相互鼓励、携手前行的坚强

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力量

也带给我们重燃梦想的信心与希望

汶川县映秀镇一名吃冰激凌的儿童。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参观者在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

11年过去,再忆5 12

让我们缅怀追思

那些逝去的同胞亲人

11年过去,再忆5 12

让我们砥砺前行

秉持这份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编辑 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