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车让行播报”功能正式上线
@武汉司机,使用导航时看到提醒,请为后方1.5公里内的急救车让行
导航系统会自动发出语音提示,提醒车主为急救车让行
“附近将有急救车通过,请注意让行。”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行,近日,武汉市急救中心正式上线“急救车让行播报”功能,目前,每天约有4500余位使用百度地图APP导航的车主会在行车中接收到提醒。
武汉市急救中心2018年全年电话受理54万次,中心城区有效派车13万余次,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为11分15秒。最近一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市急救中心日均出车约为420次。目前,车主使用百度地图APP导航时,车辆后方1.5公里范围若出现急救车,导航系统会自动发出语音提示,提醒车主为急救车让行。从急救车位置上传系统到车主收到提醒,整个过程仅需20余秒。
该中心调度科科长丁一鹛介绍,该项目由市急救中心与百度地图、北京依众公益基金会合作,武汉是百度地图上线此项功能的首批7个覆盖城市之一。下一步,功能将不断优化,不久将实现字幕提示和急救车标识等功能,让车主能更安全有效地避让急救车。
武汉市急救中心新闻发言人刘惠敏介绍,2015年起,中心陆续推出“急救APP”“武汉微信急救”等服务平台,方便市民呼叫120,实现一键报警、精准定位,本次上线新功能,是“互联网+”理念在急救事业发展上的具体体现。她说,借助于互联网手段,将有效提升急救服务速度,中心也正在和高德地图APP洽谈合作,“为患者赢得时间,最重要的仍然是培养广大车主为急救车让行的文明行车观念”。
新闻链接>>
为爱让行 为生命让路
一名急救司机眼中行车文明
今年40岁的鄂涛是武汉急救中心汉口站驾驶员,急救一线工作20年。他的年出车量从2000年之初的500趟次增至现在1000余趟次,在一次次的抢救途中,鄂涛亲眼目睹了武汉救护车从“无路可走”到“优先通行”的变化,见证了一座城市行车文明从无到有。
面对120,车主漠然或谩骂
2000年之初,武汉的急救量开始较大攀升。鄂涛说,那时出车频繁,也常常生气。
2004年,汉阳钢铁厂一个工人大面积电烧伤,烧伤面高达70%至80%。急救人员为该工人创面处理和补液,鄂涛则需快速将患者送至武汉市三医院。
当救护车行至古琴台引桥处时,车辆开始增多,车速只有10公里/时,鄂涛只能跟着车流慢慢往前挪。
每耽误一分钟,患者休克的风险就增加一分。救护车的警灯闪烁不停,警报声声在耳,可周围的车辆不肯挪动半步。鄂涛摇下车窗大喊,请旁边的车主挪动,可车主有的漠然,有的谩骂鄂涛。
鄂涛只能任由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车上长江大桥,鄂涛找准机会,强行走到双黄线,几乎半逆行地挤在车流中走完大桥。鄂涛说,如果双向车辆分别向两边让行,就会有条生命通道。
整个急救路程本可10分钟到达,鄂涛花费了25分钟。尽管患者得到抢救,可鄂涛仍觉后怕。他说,除了车主因素以外,部分公务车开“霸王车”,招致市民反感,也令让行困难。
偶尔的礼让令人感动
大约近10年来,鄂涛开始感觉到些许变化。
2008年,关山一名心梗患者需要送至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在离医院还有约三四百米时,车辆拥堵严重。听到警报声,一辆因红灯停驶的私家车驶过停车线,紧接着后面的车辆也跟着往前挪动,为救护车腾挪出有限空间。尽管私家车让出的空间不足以让鄂涛驶过,但鄂涛十分感动,暗自称赞“这个司机素质真高”。
鄂涛说,这与优酷上近年来国外礼让救护车的视频有关。视频中,德国、匈牙利、俄罗斯等地拥挤的车流中,车主听到警报,有的靠边停下,有的向两边避让,一辆辆车为救护车让出一条路,令人敬佩且感动。
此外,鄂涛认为,这些变化也与行车文明的宣传、规范公务车的使用有关。
高峰时段,众车主让出生命通道
截至2018年2月底,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283万辆,高峰时段平均车速约20公里/小时,然而,鄂涛觉得救护车被堵的时候越来越少。
去年一天下午6时许,鄂涛需从江汉区的营房北村转运一名急性心衰患者至武汉市第一医院。
正值出行晚高峰,行至青年路时交通堵塞,前方快车道3股道水泄不通。患者在车内大喘气,当时救护车距离医院还有近3公里,如果不能尽快抵达,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鄂涛拉响警报,希望为患者争取救命时间。令鄂涛感动的是,前方司机听到鸣笛声,纷纷主动向两侧车道边靠近,为救护车腾出前行空间。
从青年路、航空路高架桥,一直到利济北路直至医院,沿途有的车辆靠边停驶,有的减速让行,鄂涛仅耗时17分抵达医院。
“这样的礼让越来越多,越来越常见,武汉这个城市够文明,为武汉司机的高素质点赞。”鄂涛由衷地说。
来源:长江云综合武汉晚报、湖北日报
编辑: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