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人进城,农村人才会不会倾巢流出?

到2020年实现1亿人在城镇落户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农民变市民,1亿人进城就否会让各地“人才争夺战”愈加激烈?

1亿人进城,农民变市民,哪个城市能够抢先一步瓜分这一块“人才蛋糕”,就会抢到发展的杆位。

这样的“抢人大战”需要规范,需要在宏观政策上适度进行掌控。

用人和人才流动必须要有计划性,不能一股脑的推向市场。这绝对不是强者为王的事情。

城市在抢到人才之后,该如何留住人才?

从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人才争夺战”的本质是抢占人力资源的制高点,为未来发展蓄力。对于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

有一部电影的台词,对人才的价值也有这样的描述:21世纪,最宝贵的就是人才。农民变市民,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去年到今年的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全国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等对于人才的渴望到了极点,纷纷出台人才落户政策,鼓励人才落地发展。农民进城变市民的一部分人中,有很多大学生、专业技工等人才,他们从乡村的家出来奋斗,进入城市这个大家庭,不仅是为落脚的城市带去了劳动力,更带去了智慧。而城市有了人才,有了高质量的人才,就意味着城市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1亿人进城,农民变市民,哪个城市能够抢先一步瓜分这一块“人才蛋糕”,就会抢到发展的杆位,所以,城市才会上演着不同的“抢人大战”。但是这样的抢人大战需要规范,需要在宏观政策上适度进行掌控。

2018年,西安市一派出所户籍民警为群众办理落户手续。新华社 李一博摄

我认为,这样的现象愈演愈烈,第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在不同程度的缩小,而要保持发展的领先位置,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就需要靠产业来支撑,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基础产业,就需要引进不同的人才来执行落地。

城市发展既需要国际视野的各类高端人才,也需要文化、教育等专业人才,也需要各类专业技工人才。只有聚集了这些人才,城市的产业发展才有望在同类型与规模的城市中脱颖而出。

第二个直接影响是带动城市消费,给城市发展注入青春活力。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全国各地的经济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形成了规模、人才等不同的大中小城市。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富裕,给各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各类人才。特别是伴随人才收入的提高,他们逐渐成为城市消费主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发展水平有了差距,比如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这样的经济中心,人才也逐步向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聚集,拉动了当地城市的消费。

同时,最近从各地对于人才开出的各项吸引政策来看,城市在欢迎人才时候,除了学历之外,最看重的就是年龄,要的就是年轻人给城市带来的朝气和青春亮丽。

2018“蓉漂”人才荟走进北京,上门“抢人”。

第三个方面是要对“抢人大战”进行宏观政策调控。说到底,这样的抢人大战是在和基层小城市和农村争夺人才资源。一方面号召人才向基层倾斜,加强基层建设,另一方面也在利用大城市的优越条件从基层挖人。我们能否保证小城市和农村紧缺急需的人才不会因此倾巢流出?过去大城市招引人才首先是归国博士、硕士,现在只要是博士、硕士、本科生,就能无条件进入,还有的地方放宽到大专和中专。这样下去小城市和基层农村如何留住人才?

因此,中央有关部门应当在宏观上予以政策调控。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才的分布以及闲置人才的数据是不难得出的。希望目前的抢人大战不要出现失控局面。我国的用人和人才流动必须要有计划性,不能一股脑的推向市场。这绝对不是强者为王的事情。严格意义上讲,对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应该制定人才保护计划,在留人上多给与支持,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总之,“人才争夺战”愈加激烈的背后,我们该思考一下:城市在抢到人才之后,该如何留住人才?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如何留住、如何发挥作用。各项举措是否得当?是否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是否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才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点。

网友观点

网友“橡子君”:城镇化是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衔接点。 “人”、“地”和谐发展, 城市有温度,人民更幸福。

网友“老沉香”:宜城则城,宜乡则乡。要根据产业变化有弹性地发展。

网友“沈运桂”:我们几个退休老师回老家相聚,看到这所边远乡村中学现在的建筑、设施已非常现代化。但与校长交流中感到教师队伍不够强,多年来还从未引进一个一本或二本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难求。

网友“财乖乖”:新型户籍制度,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同等的子女上学和住房等福利。那些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技能的劳动者就可以在城市安居乐业。

网友“十年戎马心孤单quan”: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从中选行业和公司即可搭上发展的快速列车。

网友“张中道321”:很多农民常住在城镇,而户籍还是农村,他们早已是实际上的城镇化。

来源:人民网

编辑:谢梓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