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红安诗意浓 ——湖北红安奋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天上彩霞红,地上枫叶红,曾经漫山烽火红,山道染血红……”2月19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丝丝细雨中,红安县社会文艺团队展演在城关镇杏花社区拉开帷幕,亲切的乡音唱出心中的豪迈,欢快的舞蹈跳出美好新生活。

“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是黄冈市下辖县,地处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版图面积179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场、399个行政村、28个社区,总人口66万,是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湖北省旅游强县、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黄冈市全力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热潮中,红安这片红色圣土,正奋笔书写新时代“诗与远方”新传奇。

两百个将军  同一个故乡

红安原名黄安,明嘉靖42年(1563年)由麻城、黄冈、黄陂三县析置建县,1931年鄂豫皖中央分局将县名改为红安,1937年复改为黄安,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将黄安改为红安,是全国唯一以“红”字褒奖命名的县市。

红安是黄麻起义策源地和鄂豫皖苏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共和国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00多位高级将领,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3支红军主力,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谱写了“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壮丽史诗。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列里,曾经每3个人就有1个红安人,每4名英烈就有1名红安籍。

红安是“红军”和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发源地。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农民自卫军一举攻占黄安县城,成立黄安县劳农政府,黄安县书法家吴兰阶为新生的县政府撰写了“痛恨绿林兵,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克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的楹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此被称为“红军”。

《八月桂花遍地开》原名《庆祝苏维埃》,依据大别山小调《八段锦》填词而来,1929年黄安、麻城两县开始歌唱,1931年由红军32师副师长漆德玮从鄂豫皖苏区带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并伴随红军的足迹传遍大江南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则是1934年由鄂东北特委秘书长程坦将黄安歌谣《红军纪律歌》和程子华从中央苏区带来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条例相结合,编成通俗押韵的歌词,配上《土地革命歌》的曲子而成,两首革命歌曲最终成为红色经典。

红安文物资源丰富。18000多件套馆藏文物,5处4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2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革命遗址遗迹,64处伟人、将军故居,奠定了红安在全国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

2月21日,春寒料峭,走在七里坪长胜街,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革命盛景,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列宁市经济公社、鄂豫皖中西药局……一个个革命遗址遗迹静静地排列在古朴的街道两侧,成为红安的金色名片。

红安山川秀丽,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拥有天台山森林公园、金沙湖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公园,七里坪镇、高桥镇2个省级旅游名镇,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天台山风景区、李先念故居纪念园3个4A景区,七里坪镇长胜街、高桥镇帝王湖、八里湾镇陡山村吴氏祠3个3A景区,3A以上景区居全省县市首位,2018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9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亿元。

红安地灵人杰,北宋理学奠基人程颐、程颢,明代思想家李贽、文学家耿定向,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第一任总编杨松,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叶君健,当代经济学家张培刚、历史学家冯天瑜和《人民日报》总编辑吴恒权等一大批名人学者,为红安文化底蕴写下浓墨重彩。

举全县之力  创国家示范

由于战争创伤和自然资源等因素,红安是集革命老区、资源匮乏区、贫困地区、优抚集中区“四区一体”的国定贫困县,民生领域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

党的十八大之前,红安的公共文化设施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场地狭小,设备落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

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齐文化小康短板,确保红安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2013年,红安县委、县政府抢抓创建湖北省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机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超前设计、功能齐备的原则,用4年时间,投资近4亿元,新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集文艺演出、文物展览、图书借阅、非遗展示、文化辅导、科技培训、档案管理、旅游接待等功能为一体的红安县文化中心,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走进毗邻美丽的驷马山公园的红安县文化中心,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13个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既相互关联、又自成一体,既美观时尚、又实用便捷,与相邻的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红安影视城相映生辉,体现了红安卓尔不群的文化内涵,成为老区红安的文化新地标。

大手笔擘画,大力度投入,带动红安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整体提升。红安县文化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县文化馆被中宣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单位,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最美非遗保护中心,红安县革命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红安县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在乡、村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新建大批公共文化设施,方便群众开展文化活动。2016年,红安县荣获第一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是黄冈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2018年4月,黄冈市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红安县不断巩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迅速兴起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高潮。

——领导重视高位推进。黄冈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红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田胜辉分别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先后到红安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和所属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进行调研;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红安县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红安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与各乡镇场及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纳入综合考核,为示范区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县级场馆建设加快。县图书馆完成整体搬迁,开通图书集成管理系统,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实现“一站式、一卡通”服务;县文化馆启动新馆搬迁,完成美术书法展厅、小剧场、舞蹈排练厅、综合排练厅和大部分业务功能区建设;县博物馆完成新馆装修布展一体化项目及消防安防系统设计招投标,正抓紧组织施工;县楚剧团完成排练场建设项目立项和土地划拨,即将动工兴建。

——乡村设施提级增效。二程镇新建综合文化站破土动工,城关镇、杏花乡等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全面展开;整合资金2亿多元,改、扩建96个村(社区)文化室,建成文化广场338个、文化长廊406个、百姓大舞台193个。一个以县文化中心为龙头、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为服务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率先建成。

以文化力量  助脱贫攻坚

“鉴于红安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脱贫攻坚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肝脑涂地也必须夺取的‘娄山关’,粉身碎骨也必须跨越的‘泸定桥’。”黄冈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誓言铮铮。

脱贫攻坚,扶贫是手段,扶志扶智是目的。“扶志与扶智需要文化的力量。” 红安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少鹏说,“红安充分发挥文艺在脱贫攻坚中提神鼓劲、励志益智的作用,不仅为群众送戏、送电影、送图书,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而且以群众身边的典型为原型,创作了大量的文艺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奏响扶志扶智的乐章。”

时间回溯到2018年5月18日,红安县楚剧团包保干部早早来到七里坪镇高庙村贫困户家中,宣讲扶贫政策,赠送生活用品,对照问题清单逐条落实整改措施。

傍晚时分,包保干部赶赴七里坪将军红红色教育中心,为学员们演出红色革命历史情景剧《红安魂》。

在悠扬的红色歌谣旋律声中,包保干部变身为鲜活的革命人物,以惟妙惟肖的表演,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在扶贫中演出,在演出中扶贫。2018年7月20日,红安县楚剧团、文化馆文艺小分队又把扶贫演出送到七里坪镇村头。

相声《找亲戚》诙谐幽默地讲述帮扶干部与扶贫户的轶闻趣事;快板《说扶贫》将各项扶贫政策生动鲜活地串联成词;小品《圆梦》形象再现县扶贫工作队长的感人事迹……各类文艺作品原型大都是扶贫一线的先进典型,群众既感到亲切,又倍受鼓舞。

2018年,红安县纪念黄麻起义胜利90周年大型原创音乐剧《红安回响》在全县进行惠民演出,政府购买话剧《董必武》、京剧《徐九经升官记》、花鼓戏《情缘》等精品剧目送戏下乡,精准扶贫专题文艺晚会在各乡镇连续巡演,“重温红色经典,感受峥嵘岁月”“书香红土地”等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在全县上下凝聚起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和精神动力,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胜利,成为湖北省首批脱贫摘帽国定贫困县。

春天又见山里红,最是红安诗意浓。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春天里,红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田胜辉表示,红安县将努力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现代性和开放性,突出社会参与,突出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力度,助推乡村振兴,助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红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李青松 夏建国)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