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信访干部”瞿晓曼

7年接待来访群众3097人次,“最美信访干部”瞿晓曼:

“群众就是亲人,来信就是家书”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星星 通讯员 童伟民

20日上午,记者走进罗田信访局副局长瞿晓曼的办公室。

几十本《信访接待登记表》按时间先后整齐摆放在案头。随手翻开一本,信访者情况、信访件处理进展、所提诉求等内容清晰明了。“信访工作,一头牵着党的政策,一头牵着群众诉求,不能有半点马虎。”瞿晓曼说。

她对信访的理解:因为信任,所以来访

说起信访工作,有人自嘲:“一无权、二无钱,工作全靠嘴巴甜”;也有人牢骚:“开门便是扯皮拉筋,关门一想事事烦心”。

瞿晓曼对信访的理解却是:因为信任,所以上访。

她说:“乡里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写信不易,发信困难,来找我们更是难上加难,不能辜负乡亲们信任。”7年来,在她带动下,该县信访满意率从78.8%提高到92.5%,接待率、登记录入率均达到100%。

今年5月,一小区20多家住户因对房屋质量不满,集体上访。大家情绪激动,有人甚至大声喊叫,拍桌打椅。

瞿晓曼闻讯赶来,镇定地说:“我是信访局副局长,有什么问题坐下来谈。”原本嘈杂的人群顿时平静下来。了解情况后,她迅速提出解决方案,马上联系相关单位,协商解决有关问题。“当时现场那么乱,你一个女同志不害怕?”事后有人问。她说,“信访干部工作解决矛盾,害怕矛盾怎么做群众工作。”

这些年,她分工负责乡镇信访,无论谁来,她都主动迎上去。她说:信访干部,不能凉了群众的心。

她的工作原则:群众就是亲人,来信就是家书

“把来访群众当亲人,就没有接待不了的对象;把群众事当家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是瞿晓曼走上信访岗位时写下的座右铭。

大河岸镇年过七旬的程爹爹,对土地承包补偿款数额不满意,觉得被欺,时不时到镇、县上访。2014年4月,程爹爹执意前往省信访部门,情绪激动晕倒被送进医院。

瞿晓曼接到电话,立即驱车赶到武汉,在中南医院找到昏睡中输液的老人。经了解,老人旅途晕车,加上两餐未进食,导致眩晕。

瞿晓曼一刻不离守在床头。凌晨3点,醒来的程爹爹看见她,心中感激,出口却是一番牢骚。一个多小时,待老人所有的怨气和牢骚统统发泄出来后,她才和颜悦色地加以劝解,就像闺女跟老父亲唠家常。

看着辛劳一夜眼睛布满血丝的瞿晓曼,老人也觉不好意思。就在这如同父女般的交谈中,政策讲清了,老人几年的心结也解开了。“都说信访工作难,我觉得,这个难,其实卡在对来访群众难动真情,对信访问题难动真格。”瞿晓曼说。

近年来,为方便群众来访,瞿晓曼主持推行“阳光信访”,对处理程序和回复时间等作出细致规定,鼓励和引导群众在网上反映诉求。系统开通后,信访量每天都在20件以上。

瞿晓曼的工作量大了,但群众的满意度高了。

她的价值追求:群众大拇指,是最高奖赏

一天到晚赔笑脸,辛辛苦苦为了啥?曾有不少人问她。

她用行动回答。

今夏,正在乡下调解的瞿晓曼,接到一位上访者电话,说自己在信访局,要她马上赶回。

迅速处理好手头事情,她急忙赶回办公室,一身衣服早已湿透。来不及换洗,带着一身汗水就开始接访。

来访的是一位老人,反映困难补助没到位,火气大得很。经她耐心劝说,老人收起倔脾气,同意等干部上门调解。

第二天一早,她就赶到老人家里。多方协商,当她把补贴送到老人手中,老人高兴地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她说,这一刻,觉得再苦再累心也甜。“信访是一项为困难人解决困难事的活,我必须做好。”自从到信访局,瞿晓曼就将自己手机号码向全县公开,并成为上访群众熟知的“热线”。

至10月15日,7年时间里,瞿晓曼共接待群众来访3097人次,处理网上信访件2075件。一批信访积案和难题经她协调得到解决。今年,她被授予“黄冈市最美信访干部”称号。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陈 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