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已忙完,你屋开始烫豆糕冇?

在浠水的农村做豆丝,也叫烫豆糕,具体做法是要将选好的大米、小麦、黄豆、绿豆等用水泡上一天一夜,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再将米浆舀到烧热的锅内,用个大贝壳在锅内抹成一张薄饼样,约一分钟后将豆糕从锅内掀起,翻个面简单地热炕一下,立即将整个豆糕从锅内揭起,铺到反扣的米筛上,让半大小孩端出去摊在一个大竹筐内,凉透后卷成卷子,用刀切成丝、晾干。这样豆糕就做成了。

在我记忆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浠水老家的农村里,每年秋收忙完后,各个村子里便会弥漫豆糕的香气,随着秋风的吹送,经过一个个湾子边,你就会知道人们在烫豆糕了,那种感觉是会让人身临其境的。

洗米、淘水是男人们的活儿,先用一个大的木盆将大米、小麦、黄豆、绿豆等,按照比例用冷水泡上一天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便将泡好的食材,一瓢一瓢地把沙石淘出来,那个时候的粮食都是在粘土做的稻场晾晒的,难免有泥土沙石,淘不出沙石,豆糕就不好吃了。

接下来,就要用石磨将淘好的食材兑水磨成米浆,用木桶装好,挑到灶房里就可以烫豆糕了。磨米浆是个体力活,八十年代末农村的一些机械就都替代了人力,但还是要人将食材挑到大队或是村上的加工作坊,将食材打成米浆。

烫豆糕也就是摊豆丝的活儿终于可以进行了,这是一个技术和体力活。要练就不怕烫的双手,在热气腾腾的锅中取出摊好的豆丝。要手脚麻利,能迅速地将浆在热锅中均匀摊开,手艺好的摊出的豆丝又薄又大,还没有破损。要练就一双不怕热气熏的慧眼,每次锅盖一揭,热气冲双眼而来。父亲自然是干这个的好手,这个工种自然非他莫属了。

那时打完米浆一般在下午四五点钟,然后亲朋好友或是邻居三四个一起来帮忙,进行相应分工后,立即开始忙活。

烧火也是一个技术活,隔壁的李婶火烧得好,两个灶堂,每个的火都不能大,大了摊的豆丝就会焦糊。火不能小,小了摊的豆丝就不能熟透或太嫩起不了锅。两个灶的火还必须相同,不然两个锅就不合拍同步。火力的大小要根据摊豆丝人的麻利程度进行控制。因此要有长期的合作配合,形成默契。

李婶会根据摊的情况,调整火的大小。那时候,大多数人家喜欢请李婶去他家烧火。

接下来的是姐姐和我端着米筛,来回将烫好的豆糕送到堂屋摊凉,母亲和其他几个女人家将摊凉的豆糕卷起来,用刀切成豆丝,第二天就可以拿到屋外摊晒。

这个时候如果是有人肚子饿了,父亲会将稍稍有些破损的豆糕用油烙焦一点,中间夹些咸萝卜菜丝等,让大家吃了充饥。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很想用红糖包着豆糕,一般的人家是不行的了。我先是抢着干,到了转点的时候,倦劲上来,人也干不动了,只能由姐姐替着干完最后的活了。

往往干完活儿要到深夜三四点,要是人多的人家,也会烫到第二天早上的。

那时的快乐,现在是体会不到了。

很想回到浠水老家的土屋里再烫一次豆糕哟!

来源:秀美浠水

编辑   陈 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