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名匠王建威:十年磨一剑地道农民走上行业顶端

云上黄冈报道(浠水台冯伟 韩菁 洪甜甜)在浠水县团陂镇脱甲岭村,67岁老人王建威,凭借自己发明的超薄棉胎加工用揉棉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跻身棉胎加工行业顶端。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会相信,这个年近古稀的“发明家”其实只读过七年书,是个与土地打了20年交道的“半文盲”,走上行业顶端,王建威花了近十年的时间。

金秋十月,正是各大服装厂赶制冬装的时节。王建威的工厂里,两台由他亲自设计研发的第二代新型揉棉机正在高速运转,半自动化生产大大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能,生产出来的棉胎洁白平滑,轻盈松软,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浠水县团陂镇脱甲岭村村民王建威说:“我们生产的棉胎一个平方是0.15千克到0.45千克,各种规格都有,广泛地适用于这个冬装生产。每年的生产量大约是,产能达到300吨左右,产值接近1000万。”

2008年,王建威开始涉足棉花加工行业,却出师不利,背上了30万元巨额债务。2014年初,王建威到某服装厂洽谈业务时,厂方介绍,己方需要大量棉胎为电力工人制作冬装。为防止服装产生静电造成安全隐患,棉胎必须使用纯棉。

当时,纯棉棉胎仅用于棉被生产,服装棉胎要求更薄,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根本无法生产。但对于困境中的王建威来说,这笔订单是还清债务的希望,是救命的稻草。情急之下,王建威冒出了一个近乎异想天开的念头:既然现有设备无法生产,那就自己动手造一个出来!

王建威很快买来材料,全心投入新式揉棉机的研发设计。他将揉棉机所需材料、规格、尺寸等记在小本子上,一遍一遍反复试验、修改参数。凭着多年与棉花机械打交道积累下的经验,加上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这个“半文盲”老人真的成功研制出了超薄棉胎加工用揉棉机!

王建威介绍,从开始到成功大约花了半年的时间,经过大约四五次的改动、改变,最后才改到现在这个模样。我们生产的棉胎既可以厚也可以薄,符合各种棉胎生产的需求,它的实用性非常广。

新型揉棉机的成功和服装棉胎的问世,彻底颠覆了传统棉胎的制作方法,填补了行业的市场空白,也让王建威击败了所有竞争者,拿下了电力服装厂的订单,赚到了第一桶金。

凭借这项发明,王建威成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注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服装棉胎公司,成了浠水远近闻名的匠人。2016年,王建威研发出第二代揉棉机,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如今,王建威这位传统行业里的能工巧匠,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还吸纳了当地30多名贫困户在自己的工厂里打工。

编辑 陈 兰

编审 赵 勤 孙国海

(作者:云上黄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