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㊽让未成年人的安全更有保障

浠水县六桥下的野生水域点,应急管理部门人员和蓝天救援队志愿者每天按时到此执勤;浠水团陂镇巴水河边,“溺水一次,后悔一生”的红色警示旗格外醒目;浠水河四级电站水域,专门设置的警示岗亭和标语清晰可见;团风县淋山河镇,33个行政村设置的227处防溺水“电子围栏”时刻监测……

这些场景是我市推行防溺水“四必”机制的生动写照。“四必”即风险点位必设岗、重点水域必警示、高危区域必隔离、每片水域责任必到人。

7月份以来,持续的高温炙烤着黄冈大地,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迎来考验。面对挑战,我市全力构建“四必四定”防溺水工作机制,筑牢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防线。

“防溺水,关键在‘防’,源头管住了,风险就降了大半。”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邹杰介绍,针对水域风险底数不清、设施不全、责任悬空等问题,“四必”就是源头管控的硬招。

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置水域警示岗3.18万个,全市1.84万处重点水域的警示标志已全部设置到位,高危水域的物理隔离设施建成率达到100%,形成一道看得见的安全边界。同时,每一片开放水域,都能找到一位专职的守护人,确保“每片水域有人看、每件设施有人管”,“四个一”(一圈一绳一竿一牌)救生设施的建设完成率和巡查率均达到100%。

防溺水,功夫在日常,关键在落实。我市用“定人、定时、定岗、定责”的“四定”机制拧紧责任链条。

在英山县红山镇邵河村落令河畔,水域负责人程方每天定时在岗值守,密切关注水域情况。但他并非孤军奋战,公益性岗位人员和英山县综合应急救援队队员轮流开展防溺水巡查,形成“固定点盯守+流动线巡查”的防控网。

“快来!你负责的水域有人晕倒!”7月30日7时,英山县综合应急救援队联合罗田应急救援队对界河及落令河重点水域开展例行巡查时,发现一名男子晕倒在地,脸色苍白、意识模糊,情况危急。程方迅速赶到,队员们则展开初步施救。由于发现和抢救及时,该男子最终脱离生命危险。事后,程方在巡查记录台账上详细记下这次突发事件。

“8月1日,成功劝离戏水人员3名,‘四个一’设施完好无损。”翻开程方的台账,每天劝离戏水人员数量、“四个一”设施状态、风险隐患整改等信息,一目了然。

此次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是“四定”机制落地的缩影:定时值守覆盖重点时段,定岗联动消除监管盲区,定人明责确保快速响应,定责追溯保障机制长效。机制运行以来,全市巡查值守方面的问题点位大幅减少,巡查值守重点时段在岗率稳定在98%以上,“人防虚化”“物管失修”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市日均劝离涉险行为超200起,累计达3.04万人次。

“四必”堵源头,“四定”强过程,双轨并行之下,我市在重点水域实现“三个100%”全覆盖:警示隔离设施100%到位、“四个一”救生设备100%达标、专职守护人员100%在岗。截至8月5日,累计配备3.07万套“四个一”救生设施,整改隐患1136处,一张守护未成年人生命的防护网越织越密。

“这套机制的核心在于责任到人、精准防控,将防线扎得更密、责任压得更实。”邹杰说,“下一步,我们将在智慧防控、宣传提醒和部门协同上再下功夫,目标只有一个:让未成年人的安全更有保障。”

虽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但一张由责任、科技和汗水共同编织的“防溺水”安全网在黄冈大地上愈发坚韧。

编辑 | 何明霞  初审 | 叶涵莹  终审 | 钱芳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付凡格)

出品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