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僻静显穷乡,却为深山秀人家。传统村落作为群居群聚的栖歇地,是一种传承的记忆,更是一块农俗文明的璞玉,遗落在时代变迁的岁月沧桑中,已是多年。
传统意义的村落,在历史的洗礼中存在了多年,亦是沉睡了多年,弥久珍藏中,沉淀了底蕴,酵发了古朴,含蓄了清秀。
近年来,红安交通运输局积极向上争取,内挖潜力,坚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先动手、再伸手、干中求助;积极整合资源,多方筹措,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修通主干线,再衔接支线,逐渐打通古村落通行道路,按照景观道路标准完善相关道路配套设施。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通村公路,路路相同,环线相连,便捷了古村落探寻的通行。“交通+古村落+旅游”的模式,逐渐研发和推行,只有创新,不会停止。
随着主干线公路与古村落之间的道路修建,随着生态文明的创建和“全域旅游”的打造,古村落的招牌徐徐熠熠生辉。古村落的神秘面纱,已悄然掀开,静静中笑迎四方游客。
历经多年的再炼,在涅槃中,红安古村落已是名声鹊起,靓于荆楚,誉在神州。
红安县八里湾镇陡山古村落
【历史典故】
相传公元1354年,朱元璋兵败落难逃至陡山村,在当地读书人吴琳帮助下躲开追兵追捕。二人在竹园吟诗作对,一见如故,吴琳遂投入朱元璋麾下,助其东山再起。明洪武年间,吴琳受召入朝,官至国子监博士、吏部尚书。明太祖为陡山亲笔题书,写下“开国天官里”,赐吴琳建牌坊,树双旗杆。
后吴琳辞官还乡,以耕种为生,吴氏一族世居陡山,至今已传26世。
【概貌全景】
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镇陡山村。为清代民居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同治十年(1871年)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两次重修。为一组深3进、广5间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10平方米。庭院间隔,廊庑相连,布局严谨,浑然一体。正面牌楼有巨匾“家承赐书”、“吴氏祠”。屋顶均建有龙头鱼尾式飞檐,檐角挂有大铜铃。门内右侧有一精致木楼为“观乐楼”,楼顶有彩画《八仙图》、《太极图》、《大禹耕田》、《文王访贤》、《群英会》、《渔樵耕读》等,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楼檐木雕《武汉三镇》,全长9米,画面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且工艺精湛,立体感强。正殿两旁有数米长的《百鼠图》木雕,造型与雕刻工艺水平颇高超。祠内还有一些陶塑、石雕等。
【道路通行】
八里湾镇陡山古村落公路,自桃八公路至古村落,全长1.2公里,加建通行景观桥一座,长16米。人行景观带秀色淡呈,树木绿化已渐葱郁,护坡坚固,边沟排水通畅。
【探寻线路】
推荐线路①:武汉、黄冈方向,麻武高速红安出站口下,红安新型产业园7号路→阳福公路(国道)→两八公路(省道)→桃八公路(县乡道)→八里陡山古村落;
推荐线路②:红安县城方向,红安县城迎宾大道→阳福公路→红安新型产业园红安大道→阳福公路→两八公路→桃八公路→八里陡山古村落。
红安县华家河镇祝楼古村落
【概貌全景】
祝家楼村古民居、古巷道历600余载,至今多数保存完整。
2012年12月,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文,确认祝家楼村为“中国传统村落”。民居以巷道为单元,既相对独立,又户户相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关系在建筑布局上的反映,为研究鄂东民居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
【道路通行】
华家河镇街道至古村落道路,全长2.5公里。
人行景观带秀色淡呈,树木绿化已渐葱郁,护坡坚固,边沟排水通畅。
【探寻线路】
推荐线路①:武汉、黄冈方向,麻武高速红安出站口下,红安新型产业园红安大道→阳福公路→红安县城→阳福绕城公路(国道)→红熊公路(省道)→华家河镇街道→红安县华家河镇祝楼古村落;
推荐线路②:红安县城方向,红安县城城北出口路(国道)→红熊公路→华家河镇街道→红安县华家河镇祝楼古村落。
来源:红安网
编辑:谢梓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