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表彰!黄冈3集体和7人上榜

10月29日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

关于表彰全国“敬老文明号”和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决定

授予1290个集体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授予1990名个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

其中,黄冈3集体和7人获表彰!

全国“敬老文明号”名单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名单

全国“敬老文明号”

红安县民政局养老服务股

红安县民政局养老服务股是县民政局内设机构,编制设定2人。指导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老龄服务中心两个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工作。负责拟定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工作等涉老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筑牢养老服务保障基础。整合县乡福利院资源,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2021年以来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10个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服务全覆盖。

二是优化服务供给,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县共有养老机构20家,床位2890张。建成302个农村日间互助照料中心,累计完成1700余户适老化改造工程。全县20所养老机构分别与14个医疗单位签订医疗服务协议,签约服务覆盖率100%,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

三是弘扬孝亲文化,营造浓厚敬老爱老氛围。以“敬老月”“重阳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孝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意识。开展“孝亲敬老模范”“最美养老护理员”等评选活动。

蕲春县张塝镇福利院

张塝镇福利院:家门口的“四星级”幸福院,这里正重新定义“家门口”的农村养老幸福内涵。

一是服务升维,精神家园暖如春。张塝福利院深知养老非止于温饱,精心编织从胃到心的关怀之网。厨房里,科学制定的每周食谱每日翻新,蒸煮炖的软烂菜品温暖老人的胃,病号餐更传递着特殊关爱。文化娱乐上,老年大学引进社会力量,体育、音乐、心理疏导等课程让兴趣重新发芽。院内鼓励老人参与公共事务,乡土文化定制服务更点燃参与热情,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照料向精神滋养与社会融入的华丽转身。

二是医养协同,守护健康零距离。依托县级医院深度合作,福利院内设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医生坐诊、健康档案管理、绿色通道就医成为坚实后盾。针对农村老人常见病痛,中医理疗与床边诊疗服务精准化解“就医难”,让健康守护触手可及。

三是精管细护,定制晚年显温度。福利院以精细管理为基,推行积分制考核,激发护理动力。每位老人入院即获全面评估,一份专属照护计划随之生成。21名护理员对每位老人状况了然于心,以专业与深情托举起失能失智群体的尊严晚年。

从《湖北日报》到《中国民政》的多维聚焦,张塝福利院已成观察中国农村养老改革的明亮窗口。它证明:通过服务升级、医养协同、精管细护、人才强基与智慧守底的系统发力,“家门口”同样能生长出媲美五星级酒店的温暖家园。这株扎根乡土的幸福样本,正为荆楚乃至全国农村养老点亮可复制的希望之灯——让尊严与温暖,成为每个乡村晚霞最美的底色。

罗田县公共交通公司

罗田县公共交通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是国有交通服务企业,经营城市公交客运,线路总里程117.6公里。公司现有车辆69台,营运线路10条,日营运车辆54台,日营运班次688班,日里程11022公里,年营运总里程 400 万公里。公司现有员工107人,党员28人。

一是践行惠民承诺,畅通无忧出行之路。为了响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从2016年开始面向全县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推行免费乘坐城区公交车优待。每年办老年卡8000余张,刷卡近30万次,高频次的刷卡记录,映照着老年人对公交服务的信任与依赖,也见证着政策惠民的深度与广度。

二是完善硬件设施,打造适老化乘车环境。于2024年购买了10台“低入口”新能源车辆投入使用,缔造美好出行环境,助力老年人及行动不变人群的出行。

三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敬老服务水平。在服务上,公司要求驾驶员做到"三稳":起步稳、行车稳、停车稳,"三心":耐心等待、热心帮助、细心照顾。针对老年乘客行动缓慢的特点,驾驶员必须做到"等一等、扶一扶、帮一帮"。

四是开展公益宣传,延伸服务内涵。车厢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文化传播的阵地。我们在车内展示张贴“老年乘客乘车温馨提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宣传标语,智能播报“给老、弱、病、残、孕乘客主动让座”的语音提示,利用车内电子显示屏宣传“反电信诈骗”知识,让老年乘客掌握了解典型网络诈骗手段,提高识别和防范意识;为防止老年乘客坐公交时出现意外情况,还在每台运营车辆内配备“爱心急救小药箱”,不仅让老年乘客多了一份安全保障,更让他们感到爱心、暖心、贴心。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邹倩

邹倩,女,47岁,中共党员。英山县孔家坊乡农村福利院院长兼养老护理员。2008年荣获“中华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中国好人”荣誉称号;2020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202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2023年当选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

一是立场坚定,政治素养高。邹倩自1995年1月参加工作以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忠实履行各级党代会代表、妇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工会代表职责,关注民生一线,积极建言献策,言行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勤奋好学,专业功底厚。她通过函授学习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和会计证书,积极参加各种养老护理培训学习,获得养老护理员技师证书,在2017年湖北省养老护理员职业大赛中获得全省二等奖。2025年年初,开始担任英山县邹倩护理职业培训学校名誉校长,用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亲自为新学员授课,培养了更多的优秀养老护理员,让他们投身到养老护理行业中去。

三是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实。31年来,她一直坚守在孔家坊乡农村福利院一线岗位,为孤残老人尽心尽孝,为福利院的建设和发展尽心尽力,她坚持早晚查房巡院,一日三餐点名,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她带领职工悉心照料院民的吃喝拉撒睡和生老病死,31年来,她亲手料理了300多名老人的后事,福利院没有发生一例安全事故。她还组织院民种菜种粮、养鸡养猪、割草砍柴,开源节流,丰衣足食,搞活了院办经济,大大的提升了老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是开拓创新,工作业绩佳。2021年福利院被国家卫健委、国家老龄办命名为全国敬老文明号。个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好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等市级以上荣誉30多项。

施凤洲

施凤洲,女,红安县太平桥镇农村福利院院长。她躬耕农村养老一线,以院为家,视老人如父母,锐意创新,心怀大爱,是百位特困、高龄、失能老人的“贴心女儿”,福利院发展的“领航舵手”,区域养老事业的“热心传播者”。

一是躬耕一线,做老人们的“贴心女儿”。施凤洲将全部心血倾注于福利院,手机24小时待命,是院里的“110”和“120”。她熟知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精神需求,她为老人集体过生日,让老人感受家的温暖;除夕夜放弃团聚,陪伴老人吃年夜饭、看春晚;拍摄院内活动视频分享给老人子女,让在外子女安心。面对突发急病的老人,她不顾疲惫,亲自驱车送医、彻夜守护,用行动诠释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

二是锐意进取,当福利院的“领航舵手”。施凤洲深知仅凭热情不够,必须建设现代化家园。她锐意推动硬件升级与精细化管理:改造旧房,新建舞蹈室、娱乐室、健身区,极大丰富老人生活。她狠抓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制,严格排查消防、用电、食品等隐患。创新服务模式:实施分级分类照护,组织自理老人文娱活动(唱歌、跳舞、拍微电影);为半失能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对失能老人进行专业护理和康复。推动医养结合,与镇卫生院紧密协作,主治医生每日巡诊,老人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住院率大幅下降。她以身作则锻造团队,强化“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理念,凝聚了一支爱岗敬业的队伍,使入住老人由30余位增至70多位,院内焕发蓬勃生机。

三是情牵桑梓,为养老事业的“热心传播者”。施凤洲立足福利院地处红安、新洲、麻城三县交界的区位优势,致力打造区域养老标杆。她积极推广“乡土养老”模式:依托乡村环境,开辟菜园花圃让老人享受田园乐;发挥本地员工乡音沟通优势。2024年成功举办吸引千人的首届元旦庙会,展示福利院变化;2025年创新开设免费暑期公益托管班,解决留守儿童看护难题,为院内老人增添活力,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成为区域农村“一老一小”服务的闪亮名片。

陈昌明

陈昌明,武穴市人大代表、御江集团董事长,二十年如一日,将企业发展之根深植于社会责任沃土,以“一老一小”为核心倾情奉献,被社区老人亲切唤作“昌伢子”。

一是匠心筑就适老家园。创业伊始便心系长者,1998年首个项目自增成本12万元换装防滑木质楼梯扶手;创新“适老化阳台护栏”写入武穴行业标准;2016年系统引入“全龄社区”,于御江半岛等项目配建无障碍通道、恒温泳池及标配紧急呼叫的老人房;更年投巨资打造武穴首支专业“老年住宅设计师”队伍,树立适老标杆。

二是慈善情怀温暖桑梓。对困境老人倾力相助,长期帮扶社区特困老人,曾紧急救助退休员工重病老伴,个人累计捐款逾200万元。

三是创新服务乐龄生活。2023年无偿提供并投入30万元打造500平米“武穴市老年人文化戏曲传承基地”,每周开展戏曲教学。2024年高价回收门面创办武穴首家“御江·幸福食堂”,亲自试餐定标准,每餐仅收8元(80岁以上免费),日均服务150人,切实解决社区老人“做饭难”。前瞻规划斥资800万元建设2000平米正街社区“一站式”敬养综合服务中心,预计年服务2.8万人次,致力打造黄冈养老新标杆。

四是构建全龄幸福生态。斥巨资打造专属空间——长者中心含推拿、养生课堂等八大课程,儿童之家设科技室、国学课堂;要求“每百户配专属活动空间”,配套“四点半学堂”、社区影院等。2024年重阳节精心组织百位老人登山,医护全程陪护并赠送定制保温杯,践行“让老人有尊严生活,让孩子记住乡愁”理念。其企业荣膺“湖北省敬老文明号”,领导调研盛赞其“用企业思维做民生,提供‘武穴方案’”。他牵头建立300余人“志愿红”队伍服务老人,并规划未来三年再投3000万元于5个社区复制“幸福食堂”。

吴小燕

吴小燕,女,蕲春县张塝镇福利院办公室主任,她始终将农村养老服务作为自己的事业,以赤诚之心待同事,以儿女之情奉老人,赢得了广泛赞誉。

一是跨越“心坎”,以爱破障勇担当。初到福利院,面对众多生活无法自理、沟通困难的孤寡残障老人,吴小燕坦言“压力如山”。2019年1月,她第一次为大小便失禁的柯奶奶洗澡,强烈的生理反应让她忍不住呕吐。但她没有退缩,强忍不适仔细清洗,轻柔照顾。当看到柯奶奶的笑容时,她心中的“大山”轰然倒塌。这份源于责任与仁爱的力量,让她跨越了心理障碍,选择扎根于此,将每位老人视作至亲,真心呵护他们的尊严。

二是精研匠心,锻造团队攀高峰。吴小燕深知,仅有爱心不够,专业能力是基石。她笃行“干中学、学中干”,考取国家中级养老护理员、老年人高级能力评估师、消防设施操作员等资质,并在省市养老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奖。她坚信“独行快,众行远”,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带动团队成长。在她的努力下,福利院多名护工提升了技能等级,这支日益精进的团队成为2024年助力福利院成功通过国家“四级”养老机构评估的中坚力量。

三是无悔坚守,大爱无言舍小家。面对福利院94位全失能老人的繁重护理工作,吴小燕做出了巨大牺牲。为全心投入工作,她将年仅9岁的女儿寄养在妹妹家长达四年,仅靠深夜视频解思念。2022年一个雷雨夜,女儿在空荡宿舍惊恐哭泣的电话让她心如刀绞,却只能含泪坚守岗位。2024年,家中公公突发脑梗住院,婆婆照料时手臂脱臼,她毅然动员远嫁四川的妹妹返乡照顾,自己则全身心扑在福利院的老人们身上。这份“舍小家顾大家”的无悔抉择,是她对养老事业最深沉的告白。

张娟

张娟,女,41岁,中共党员,罗田县城西小学河铺校区凉亭河小学教师。2021年 “外来媳妇十二年坚守情暖山村”故事登上黄冈日报特别报道;2022年被评为“罗田县第五届道德模范”“黄冈市最美家庭”;2023年被评为“河铺镇第六届孝德之星”;2024年被评为“罗田县德育先进个人”“罗田县城西小学师德标兵”。

一是扎根乡村,无悔选择。2005年大学毕业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大别山,成为了罗田县落梅河中学的一名英语乡村教师,爱岗敬业,扎实工作。朴素大方,和蔼可亲,这是学生眼中的张老师——温和娴静。勤奋工作,助人为乐,这是领导与同事眼中的张老师——严谨谦恭。二十年来,她的脚印落在了胜利镇、河铺镇的山山水水,她的爱心洒满了村子里的角角落落。提起她,学生与家长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二是孝德模范,言传身教。孝媳,贤妻,慈母,淑嫂-----这是亲人眼中的张老师----孝老敬亲。一位平凡却暖心的外来媳妇,多年来始终坚守孝老爱亲初心。她悉心照料年迈多病的长辈,日常洗漱、三餐调理、病床陪护等事事亲力亲为,耐心安抚老人情绪。闲暇时还陪伴长辈谈心解闷,用细致关怀温暖晚年生活。得知小叔子需换肾,她奔走筹措医药费,全心助力救治。她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孝道真谛,用点滴行动传递亲情温暖,成为邻里称赞的孝老爱亲榜样。

陈英

陈英,女,41岁,中共党员,湖北慧泽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全职老师,黄冈市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2021年被黄冈市志愿者联合会评选为“优秀志愿者”;2022年被赤壁街道评选为“最美志愿者”;2023年被赤壁街道评选为“最美家庭”;2024年 “传家风  立家规”故事登上湖北日报特别报道。

一是孝亲于内,力行反哺之责。陈英认为,家庭是孝道最直接的实践场,她始终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放在家庭生活的首位。坚持定期探望父母,与他们分享生活点滴,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与他们聊天解闷,也虚心请教他们的人生经验。节假日、生日等重要日子,更是精心安排家庭团聚,营造温馨氛围。在养育下一代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孝道家风的传承,带领孩子一起为老人做事、教导孩子尊老爱幼的礼仪,将“孝”的种子播撒在下一代心中,让优良品德代代相传。

二是敬老于外,播撒社会温情。陈英认为,孝心不应局限于家庭,更应推己及人,将尊老敬老的美德播撒到更广阔的社会土壤中。她主动加入社区及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队伍。利用业余时间,前往敬老院或孤寡老人家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陪伴老人聊天解闷,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打扫卫生、整理物品;在节日期间参与慰问演出或礼品派送,为老人送去节日的温暖和祝福。一次小小的帮助,一句真诚的问候,都力求传递社区、社会对老人的尊重与关怀,营造关爱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刘海

刘海,男,出生于1972年3月,汉族,中共党员,大学专科文化程度,社会工作师。自2013年8月开始担任红安县城关镇北门岗社区党总支书记以来,刘海同志已然成为社区近三千位老人心中温暖的依靠。面对23%的老龄化率,他十余年如一日,以责任与爱心深耕养老事业,将老旧社区打造成老人安享晚年的温馨家园。 

一是以小见大,一束光也能点亮生活的希望。刘海深耕细微之处,用点滴关怀温暖老人心田。他坚持“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困难老人。他带领志愿者为失独老人修房屋、送陪伴;帮风湿老人联系康复,助其重新行走;为白内障老人争取免费手术,点亮希望之光。他推动建立动态需求档案,将“一次性救助”转为“全周期陪伴”,让关怀持续温暖。

二是以爱为基,“五社联动” 织密养老网。刘海深知个人力量有限,为系统化推进养老服务,刘海同志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整合社工、志愿者与社会资源,孵化六支志愿分队,开展敲门陪伴、安全巡查、代购义剪等服务。五年来,志愿者从31人增至1296人,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解决千余件难题。他还推动建成3000平米的养老服务中心,集成助餐、康复、文娱等功能,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惠及超7000老人。

三是以文化心,敬老爱老更加丰富多彩。“养老要让老人重寻生活意义。”刘海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推动“养老”变“享老”。社区常态化开展歌舞、书画、生日会等活动,引入心理咨询,守护老人心灵健康。他鼓励低龄老人参与服务,成立“夕阳红”服务队,实现“以老助老、老有所为”。 

来源:黄冈民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