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连续三年每年降低企业成本1000亿元以上;瑞士百年工业巨头魏德曼、全球真空泵及尾气处理解决方案龙头企业埃地沃兹等接连布局湖北……一项项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一个个来之不易的开放成就,是我省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的生动写照。
“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凝聚湖北奋进的力量。一年来,湖北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之路上加速奔跑。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5月28日,山姆会员商店武汉江岸店正式开业,标志着山姆在湖北建成中西部首个“一城四店”。世界500强沃尔玛不断加码的背后,是对湖北消费市场的坚定看好,也是对湖北未来发展的信赖。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这是中国的坚定承诺,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这一年来,新朋友不断落户,老朋友持续加码。眼下,325家世界500强落户湖北,数量居中部第一。
德国普旭集团全球最大海外单笔投资项目——武汉基地一期建成投产,成为其全球战略的关键支点;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集团武汉新工厂投产,已是这家世界500强企业五年间第三次追投湖北……湖北与越来越多外企携手,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当外资追投、加码成为常态时,湖北产业也实现了从“世界制造工厂”到“源头创新大脑”升级,外资在湖北的投资逻辑已发生转变:从利用低成本优势布局制造端,转向将研发中心、技术中枢落子湖北,形成“湖北研发、全球应用”的新模式。
奥托立夫在汉布局研发中心,将与上海总部研发中心形成“双引擎”,每年可支持超过50个全球项目的同步开发;盖瑞特在汉设立其在中国的第二家创新中心,重点攻关电动领域关键技术。
随着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湖北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今年1至8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1.8亿美元,规模居中部第一。
与世界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
“这里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讨论、每一场参观,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布局走在了世界前列。”今年8月,在武汉结业的援外培训班上,伊拉克MEED基金会项目经理HANAR说,希望能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去,帮助她的国家发展。
这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共享现代化经验的湖北实践,来自亚洲、非洲、北美洲的63名学员完成二十多天的学习交流。类似的援外培训项目在湖北一期期开展,通过搭建学员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的交流平台,湖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这一年,一场场国际盛会在湖北轮番上演,吸引越来越多国家前来“取经”。九峰山论坛,各国企业争相加入以九峰山实验室为圆心的化合物半导体创新生态。东湖论坛,全球18个国家的800多位顶尖科学家、专家以及相关代表共同见证全球光化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湖北智慧”。
积极“走出去”,湖北将发展经验带到更多国家,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中铁十一局中标中吉乌铁路首标,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昆仑号”发挥重要作用;葛洲坝集团承建的科威特10万套保障性住房项目一期即将启动,建成后助力改善科威特人民的生活条件……一个个标志性工程,在共建国家镌刻下“湖北印记”,铺展出一座座“连心桥”“幸福路”。
今年前三季度,湖北对外工程承包完成额61.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9%。眼下,湖北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已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设计之都”“世界桥梁建设之都”的硬核实力持续为各国的现代化之路添砖加瓦。
从基建到卫星互联网,从AI到光电子信息,湖北正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与世界各国共享基于中国开放与发展实践的独特样本,携手共赴现代化新征程。
营商环境跨入全国第一方阵
10月28日,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在襄阳高新区开工。40天完成土地平整、41天实现“五证同发”、44天项目正式开工,是我省重塑招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的真实写照。
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湖北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聚焦支点建设中的堵点、卡点问题持续攻坚,以改革活力的持续迸发,带动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和后劲的整体跃升。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湖北排名实现“三年三进位”、首次跨入第一方阵。
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以往个体工商户转型需历经“注销—新设”两重关卡,往返市场监管、税务、银行等多个部门,重复提交材料达70%,全流程耗时5个工作日以上,浠水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多部门推出“个转企一件事”集成服务,办理时限压缩至3小时,免费刻制公章、电子印章,单户节省费用325元。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湖北实施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锚定企业科创属性,聚焦创新人才、研发投入等7个维度评价,充分激活知识要素,已累计发放贷款超770亿元,支持企业约1.5万家,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困境。
主动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全面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率先放宽服务业外资准入限制,率先开展“先出区、后报关”等通关便利化改革,获批中部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累计推出9批357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 李朝霞
编辑:汪泽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