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产业倍增航向擘画新蓝图 勇担支点建设使命再谱新华章
—— 探寻“五大工程”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麻城路径
金秋十月,麻城大地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石材铁路专线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立讯三期厂房建设紧锣密鼓,大别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内深加工生产线有序运转……这片红色热土上,一场以支柱产业领跑、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产业成长、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五大工程”为核心的产业倍增驱动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激战正酣。


2024年,麻城以520.87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跻身黄冈首个“500亿俱乐部”县市,较“十三五”末净增110.62亿元,年均增长6.74%,2025年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站在新起点,麻城锚定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以“五大工程”为四梁八柱,正奋力书写产业倍增、多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支柱领跑:石材产业“绿色蝶变”“定制革命”


在麻城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昔日粉尘飞扬的矿山如今披上绿装。“我们采用‘边开采边修复’模式,已累计复绿矿山6200余亩。” 麻城石材产业园负责人指着远处的生态修复区介绍。这是麻城石材产业向“定制化、多样化、品牌化、数智化、绿色化” 转型的生动注脚。
2024年,麻城创新推出“金石链”供应链平台,目前已整合全球20余个国家的荒料资源,撮合供需交易,服务数千家市场主体,促成上万单的交易。依托该平台,麻城的荒料交易大市场、石材交易大市场二期等项目加速推进,预计石材铁路专线运营后,年交易量将突破2000万吨。


“过去我们只卖石材原料,现在能提供从设计到安装的全链条服务。”麻城石材领军企业华建石材相关负责人展示的定制化别墅石材方案,品质、产值较传统产品提升3倍以上。石雕文创产业园的建设,更是让麻城石材从“建筑材料”向“文化产品”“特色品牌”“高端品质”跃升。

据麻城产业发展规划,麻城石材产业将通过落实“链长”挂帅、“链主”培育、“链创”支撑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五链融合”,锚定全国石材供应链中心定位,加快探索石材产业“定制化、多样化、品牌化、数智化、绿色化”转型综合解决方案,力争产值突破300亿元,争创全国石材绿色发展先行区。
主导壮大:零部件产业“链主引领”“集群崛起”

走进立讯精密麻城基地,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作为零部件产业的“链主”企业,立讯三期项目预计明年投产,四期项目已进入签约倒计时。“我们将形成年产10亿套精密零部件的产能,带动上下游20余家配套企业发展。” 湖北立讯精密企业负责人表示。


湖北卡倍亿追逐、依托麻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势落户麻城,在市委、市政府“全生命周期”服务与链式发展的指引下,以科创为核心突破,攻克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快充电缆绝缘层工艺,参与国际汽车线缆标准制订,核心线束实现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一车多能”通用适配。

湖北卡倍亿同时布局多元化战略,联合总部研发“铝代铜”线束以降本40%,并进入小鹏飞行器供应链,开发船用、工程机械及AI储能线束。2025年产值有望突破5亿元,较2024年增长152%。目前,订单已排至2026年3月,有力地推动麻城百亿汽配集群崛起,为麻城产业倍增、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楚商大会签约的麻城新建年产20万吨汽车零部件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个产业园解决了我们零部件表面处理的瓶颈问题,产品合格率将提升至99%以上。” 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说。该产业园与中部船舶(配套)产业园联动,正推动麻城零部件产业向200亿元级集群迈进。


麻城创新构建“链长+链主+链创”机制,目前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3家,数量位居黄冈第一。以立讯为核心,形成了从紧固件到船舶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产品配套覆盖汽车、电子、船舶等多个领域。
特色成长:福白菊“全链增值”“品牌跃升”
“一朵菊花从田间到餐桌,价值能翻十倍。”在中国菊谷麻城菊花产业园,福白菊领军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鲜菊收购价每公斤12元,加工成菊花茶售价提升至每公斤80元,制成菊花保健品更是达到每公斤300元以上。

麻城构建的福白菊全产业链体系,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文旅” 四维价值分布:种植环节占全产业链价值的15%,加工环节占35%,销售环节占30%,文旅环节占20%。目前,麻城已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菊花种质资源库,发展菊花种植基地5万余亩,开发出菊花食品、饮品、药品等12大类上千种产品。

依托福白菊产业,麻城打造“中国菊谷”品牌,持续举办菊花文化旅游节,年吸引游客数十万人次,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产业,实现了“一朵菊花富一方百姓”、福泽万家。
新兴培育:低空经济、新型储能“蓄势待发”“双轮驱动”
在五脑山航空产业园,通用机场跑道建设已初具雏形。“我们将重点引进飞行器研发制造企业,打造‘研发-制造-运营-文旅’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产业园招商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无人机企业有愿意签署意向协议。

与此同时,麻城新型储能产业布局全面展开。在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储能项目正在调试设备;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示范项目也在加紧谋划、推进。“我们将打造鄂东新型储能基地,为武汉都市圈提供绿色能源保障。”市发改局能源产业分管负责人表示。

依托“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产业协作优势,麻城还在锂电池、光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布局,新兴产业正成为麻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传统升级: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降本增效”“赋能倍增”
“以前我们的汽配产品要送到外地做表面处理,成本高、周期长。”麻城某汽配企业负责人说,“现在有了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我们生产周期可缩短50%,成本降低30%。”

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作为麻城传统汽配产业升级的关键平台,采用绿色智能处理技术,可满足汽车、船舶等各类零部件的表面处理需求。该产业园的建成,将推动麻城汽配产业从“结构件”向“功能件”“系统件”转型,产品附加值平均提升40%以上。
目前,麻城汽配产业已突破百亿规模,依托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正加速向新能源汽配领域转型,预计到2030年,园区将培育出多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领军企业,综合配套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
差异化竞争 “麻城密码”铸就发展优势
“麻城的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之路。” 麻城市高质量发展产业顾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麻城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将石材、福白菊等特色产业做深做透,同时适度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形成了‘特色产业筑基、新兴产业突破’的发展格局。”
麻城发展顾问专家认为,麻城的差异化策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立足区位优势,打造大别山交通物流枢纽,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深耕特色产业,通过全产业链发展提升竞争力;三是主动融入武汉都市圈,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打造特色配套基地,多引擎驱动“精准赋能”,助力产业倍增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2020年,麻城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280亿元;2021年突破320亿元;2022年达到380亿元;2023年增至450亿元;2024年实现52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00亿元,六年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翻倍。
站在“十四五” 收官、“十五五” 开局的历史节点,麻城正朝着2030年“千亿产业集群”目标阔步前行。
从500亿到千亿跨越,麻城的产业倍增之路,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发展质量的蝶变。瞄准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麻城正以产业为笔,以实干为墨,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为湖北支点建设贡献麻城力量。
来源:麻城发布
编辑:汪泽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