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家李兴世:根植田园彩墨人生

“要画出热闹的丰收情景,用国画手法展现家乡的黄桃产业。”10月22日,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的画室内,68岁的李兴世正手握画笔,专注描绘《黄桃产业图》。8米长、70厘米宽的画纸上,几十个人物忙碌地采摘黄桃,浓郁的丰收气息扑面而来。他布满老茧的手在纸上灵活游走,每一笔都饱含对乡土的深情。

李兴世的艺术梦,源于大别山的烟火气。儿时,他常蹲在母亲身旁,看那枚绣花针在布上绣出花鸟虫鱼,灵动的图案在他心中种下绘画的种子。1975年,17岁的他走进县文化馆美术创作班,系统学习绘画技巧。“第一次接触专业知识,才知道画画能这么细致地表现生活。”这次学习,让他的绘画之路有了方向。

此后40余年,李兴世从未放下画笔。田间劳作的场景、抗洪救灾的壮阔、传统农耕的质朴、红色文化的传承,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他的画里,涂料藏着乡亲们的丰收喜悦,线条勾勒出大别山的风骨,每一幅都记录着乡村变迁,是楚文化与大别山精神的生动载体。“就爱画农村题材,想把劳动人民的善良朴实、家乡的大美山河都画出来。”这份热爱,支撑他创作出无数鲜活作品。

2021年,李兴世应邀来到燕儿谷工匠学校,拥有了专属工作室。如今,游客走进这里,看着他的画仿佛穿越“时光隧道”,60、70年代的生产生活场景鲜活再现。“不少游客说,看到画就想起当年的日子。”燕儿谷工匠学校负责人凡珍感慨道。

眼下,李兴世仍在追梦。“要向高标准看齐,创作出更美的作品。”他还有个心愿,“希望能带出更多年轻人学农民画,把罗田的好山好水好文化画出来,吸引更多人来旅游。”这位农民画家,正用彩墨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与大别山的故事。

编辑:吴娅婷 何皎月

(作者:通讯员徐静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