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华: 世界前十二大水电站里 有五座都刻着葛洲坝的名字

9月16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华(右)做客湖北日报企业家纵横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扫码看视频

企业名片

葛洲坝集团是中国能建的核心骨干子企业,成立于1970年,其前身三三〇指挥部由中央批准成立,后相继转隶原水利电力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因兴建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而得名,因承建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而闻名,是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的“国家队”、水利水电建设的“全球名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集团。

精彩语录

全球一半以上的大型水电站,都是我们建的;世界前十二大的水电站里,有五座都刻着葛洲坝的名字。

我国正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与电力系统,一批重大能源项目接连落地实施,同时,传统基建市场也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全面转型。

三峡大坝与葛洲坝,长江上的双子星。相距仅38公里的两大工程,一个开创了“万里长江第一坝”的传奇,一个成就了世界最大水电站的壮举。

它们相互支撑,防洪发电和航运多效并举,书写了人类治水史上的辉煌篇章。这背后,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以下简称“葛洲坝集团”)功不可没。

9月16日,葛洲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华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讲述企业转型发展的故事。

葛洲坝的诞生

源于毛主席的批示

“说起葛洲坝的诞生,那得从长江说起。”谭华娓娓道来。

自古以来,长江水患不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深信:欲治国必先治水。1958年3月30日,毛主席乘船视察三峡和葛洲坝坝址,正是这次视察,后来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也被称为“三三〇工程”。

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77岁生日那天,凌晨2点,他作出一个重要的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工程举行盛大开工典礼,场面蔚为壮观,时称“万人下河,万炮齐鸣”。从此,10万水电建设精英齐聚宜昌,在开国中将曾思玉、张震的带领下,拉开了“高峡出平湖、水电大开发”的建设序幕。葛洲坝集团就此诞生。

后来,葛洲坝集团又作为主力军,投身到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中。

在葛洲坝集团工作24年,谭华也曾参与过三峡大坝的建设。“那时我主要从事质量检查、验收工作,能够参建三峡大坝,我感到无比自豪。”谭华说,如今,中国水电技术全球领先,持续向世界输出技术与标准,三峡工程功不可没。

今年,葛洲坝集团迎来建企55周年。如今,以葛洲坝工程为起点,葛洲坝集团在全球承建了包括世界前十二大水电站中的五座、中国全部十大水电站在内的各类水电工程1000余座,并在市政工程、房建工程、公路建设、新能源建设等多个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累计建设5000余项精品工程,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

在秘鲁建设的医院

被总书记点名表扬

当下,非洲宽扎河畔,安哥拉凯凯水电站建设正酣。这是中资企业在安哥拉建设的最大水电项目,建成后将满足安哥拉50%以上的供电需求。建设高峰期,工地宛如一座小型“城市”,仅施工便提供6000多个就业岗位。

“葛洲坝集团,一直是中国‘走出去’企业的代表。”谭华介绍,截至目前,葛洲坝集团完建的海外项目合同金额近900亿元,国际在建项目合同金额逾2200亿元。

早在20世纪70年代,葛洲坝就以经济援助的方式走出国门,参与了非洲和亚洲的多项水利、水电、医疗工程和劳务项目。1994年,葛洲坝集团承建首个国际EPC项目——尼泊尔上波迪·科西水电站,标志着葛洲坝集团以独立的市场主体开始闯荡国际市场。2006年,葛洲坝集团在北京注册成立国际公司,开启了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走出去”的新征程。

“这些海外项目,标杆示范作用强、创新成色亮、民生底色厚重,还进一步推广了中国标准。”谭华介绍。比如秘鲁的通贝斯大区加里多医院,被习近平主席在《秘鲁人报》的文章里点名表扬;加纳的凯蓬供水项目,当地人管它叫“生命工程”;赤道几内亚的马拉博污水处理项目,让20万人喝上了干净水。

此外,葛洲坝集团还在柬埔寨、尼泊尔、缅甸、巴基斯坦、老挝等国家承建了一大批水电站、风电站、光伏项目,均采用中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设备供货及运维。

“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大型水电站,都是我们建的;世界前十二大的水电站里,有五座都刻着葛洲坝的名字。”谭华自豪地说。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为企业加速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

“基建不行了、能源太卷了,未来怎么办?”如今,行业里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谭华看来,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变化迅速,能源电力行业前景依然光明。“我国正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与电力系统,一批重大能源项目接连落地实施,同时,传统基建市场也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全面转型。”谭华表示,这为葛洲坝集团拓展业务、擦亮“金字招牌”提供了广阔空间。

为此,葛洲坝集团正加速推动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共享融合“四大转型”。

今年9月20日,刚刚下闸蓄水的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便是一个典型例证。这座世界第一高坝在“智慧大脑”的精准调度下,如同精密3D打印般层层叠加“生长”,每一层的填筑厚度、压实度都实现全流程可溯。

水利和建筑施工,不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智能化与数字化成为效率引擎。

今年9月8日,葛洲坝集团与山河智能联合研发设计的斜井开挖钻护一体化装备正式下线。该设备实现了掘进、支护、出渣等多工序的智能协同作业,施工效率提升50%以上,综合成本降低30%,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未来,葛洲坝集团母公司——中国能建集团有望深度参与。其中,葛洲坝集团联合徐工集团研发的220米级双轮铣,在雅下水电工程深厚覆盖层取得试验成功。

“葛洲坝集团诞生于湖北、扎根在湖北,将继续深耕水利和能源电力核心市场,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建设,全力打造行业领先、世界一流的工程品牌,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更多力量。”谭华说。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通讯员 夏伟

编辑:杨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