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黄冈铂兰蒂斯宴会艺术中心内宋韵流转,我市首家沉浸式东坡美食文化餐厅迎来首批宾客。
餐厅内,幕上赤壁矶头的烟波与地面水纹光影交织,竹杖芒鞋的剪影在光束中轻晃。随着暖场音乐《梦回东坡》渐收,观众坐定,一道逆光勾勒出主舞台纱帘后方的苏轼剪影,一场酝酿数月的《东坡宴》文化餐秀拉开帷幕。
“在这里,吃的不只是一顿饭,更是在品读一个人、感知一座城、传承一种精神。”《东坡宴》总导演张金灿介绍,创作团队以苏轼贬谪黄州的精神蜕变为叙事主线,通过“江寒孤影”“一犁春雨”“星月归心”“赤壁怀古”四个篇章,融合戏曲、舞蹈、诗词、音乐与美食,让宾客一步步走近那个从挫折中站起、在泥土中重生的苏东坡。
技术的赋能让诗意触手可及。干冰弥漫,再现黄州夜雨的清寒;光影流转,勾勒赤壁江涛的壮阔;纱幕之上,诗词如水墨般晕开;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让剧中两个丑角化身东坡先生的酒壶与毛笔,时而调侃,时而感慨,成为连接古今的“观众嘴替”……传统的观演关系被打破,观众不再是安静的旁观者,而是化身为这场穿越之旅的参与者。
定惠院的海棠月下,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大四学生孙路宽扮演的黄州才女李琪,踩着威亚轻盈飘落,花瓣随裙摆纷飞。“我们穿插‘海棠诗会’互动,用击鼓传花邀请观众即兴吟诗、分享东坡诗词,让诗词文化在互动中变得亲切可感。”
美食更是成为这场穿越体验的纽带,13道菜品,每一道都紧扣剧情发展。当剧情进展至苏轼创制东坡肉时,闻名天下的东坡肉便同步呈上。“我们给这道菜取名为‘赤壁参鲍归田釜’,鲍鱼、东坡肉共炊,然后盖在米饭上,犹如赤壁岩层,参鲍若隐若现好似江中奇石,以此来寓意‘东坡赤壁’。”“东坡宴”副厨周志军介绍:“我们的东坡肉精选本地山区土猪的五花肉,用六种香料慢火烹制,肥而不腻,入口回甘。”
第四幕“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将氛围推向高潮,大屏上赤壁矶头的画面与地面的水波纹灯光呼应,苏轼与“佛印”对坐论道,而后念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引得台下掌声不断。
“以前对苏东坡的认识大部分来自课本,通过此次扮演东坡先生,让我亲历了一次他的人生,每一次演绎仿佛都在与东坡先生隔空对话,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苏东坡,爱上东坡文化,爱上黄冈。”苏东坡扮演者张定说。
“黄州是苏轼的精神圣地。我们以‘躬耕’为核心意象,既展现对土地的耕耘,也传递对心灵的疗愈。通过细致刻画苏轼在黄州垦荒、烹肉、交游、作诗的日常,我们得以窥见他如何完成从‘苏轼’到‘东坡’的心灵蜕变。”张金灿表示,“我们想呈现的,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文豪,而是一个在泥土中重新找到生命节奏的普通人。”
主题曲《梦回东坡》再次响起,“梦回东坡,天南地北共你我”的歌声萦绕全场。
曲终人未散,市民张娟带着孩子前来体验,她感慨道:“以前教孩子‘竹杖芒鞋轻胜马’,她总不懂,今天看苏轼穿粗布袍耕田、品东坡肉,孩子自己说‘就是不怕难的意思’。”
据铂兰蒂斯宴会艺术中心总经理陈思思介绍,“东坡宴”设有一楼VIP、雅席及二楼看台等多类座席,全场可容纳近200人同时用餐。正式营业之后,每天中午、晚上各演一场,整体用餐观演时长约2小时,配备700余个免费停车位。目前,已开通美团、抖音等多个线上平台,用户可享受“早鸟票”等福利政策。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李好
编辑:杨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