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即练!西河畔三镇“淬剑” 200米水龙筑牢乡野防火线

9月25日下午,英山的雨刚歇,孔家坊乡一段封密道路上的积水还没干透,橙红色的水带已顺着路面铺开——刚收起雨具的应急队员们,攥着微湿的手套扛设备、接水泵,一场由孔家坊乡牵头,红山、金家铺、石头咀三乡镇20余人参与的“以水灭火”联合演练,紧接着200米水泵直连专项实训,在雨后天晴的乡野间紧锣密鼓展开,用“不停歇”的实战动作,把森林防火的“硬功”练在雨停的“黄金窗口期”。

“雨一停,山里的枯草很快就干,现在多练一秒,真着火时就多一分底气。”带队队员蹲在路边擦水泵接口的泥水时,三乡镇的队员已分头行动。有人跪在地上铺水带,橙红色的水带在微湿的路面铺出笔直的线,手指蹭过积水时随口叮嘱:“水带别绕弯,山里树密,绕一下就耽误抢火时间”;有人耳朵贴在水泵上听声响,皱着眉调旋钮:“声音不对,再拧半圈,不然水压上不来”;站在模拟火点旁的队员,盯着水枪口试喷,喊着“再提一点压,要能喷到三米高的模拟树冠”——没人顾得上拍掉身上的泥点,连交流都带着雨停后抢时间的紧迫感,汗水混着路面的潮气,在作训服后背洇出深色的印子。

第一波联合演练刚收尾,孔家坊乡队员没歇脚,转头和金家铺的队员凑在一起,开启200米水泵直连的“细节战”。两截水泵管对接前,队员们掏出布反复擦接口的泥:“刚下过雨,泥粘在接口上,漏一滴水到火场都可能误事”;铺水带时特意绕开路边的碎石,“水带磨破个小口,整根都白铺”。有人扛着水泵跑了个来回,喘着气扶着腰说:“这200米不是量距离,是练‘远程供水不脱节’——真到山里没接力水源,就靠这手绝活。”当高压水流从水枪喷涌而出,在地面冲出带着泥花的水花时,路边的草叶还挂着雨珠,水龙呼啸的声响里,藏着“雨停即练”的务实——不搞“等天晴”的拖延,只抓“能实战”的当下。

这场雨停后的连场练兵,藏着基层防火的“实招”:三乡镇队员不用多言语,递设备、调水压时的默契,打破了“各自为战”的壁垒——就像西河的水连起沿岸乡镇,演练把分散的应急力量拧成“一股绳”,摸索出“跨镇联防”的实战路径;从联合演练的“协同铺水带”,到专项实训的“擦接口、绕碎石”,抠的都是“以水灭火”的核心细节——不是摆样子比动作,是真要练到“拉得出、接得快、喷得准”,把“有装备”变成“会用装备”的硬战力;而雨停即动的节奏,更戳中基层防火的关键:不等“天气刚好”,不等“准备周全”,跟着实际火情风险走,把实训课开在“雨停枯草将干”的关键节点,打通应急响应的“最后一公里”。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截水带被收好,沾着泥水的水泵装进车斗,路面上的水痕混着演练留下的水渍,慢慢褪去。队员们拍着彼此身上的泥笑:“这雨停练的不是‘好看’,是真能守住咱西河畔的青山。”没有花哨的总结,只有沾泥的手套、汗湿的作训服,和那句藏在水龙声里的朴素道理——基层防火不用喊口号,雨停就练、跨镇联手、抠实细节,就是筑牢乡野安全的最好“水龙”。

来源:云上英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