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罗田县九资河镇的天麻种植田里一派繁忙,村民们忙着抢鲜采收成熟的天麻。该镇罗家畈村农户方礼兵种了十几亩天麻,今年毛收入预计可达100多万元。这喜人的丰收场景,正是罗田县以“专业园区、专业政策、专业配套”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该县紧扣大健康产业,依托道地中药材资源,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目标,通过“三专”建设系统推进茯苓、天麻等大宗药材全产业链提升,让传统中医药产业焕发新活力。
建设专业园区 夯实产业根基
该县投资5.3亿元建成的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集成趁鲜加工、交易展示、菌种生产、冷链仓储等功能,配套大型冷库和现代化菌种厂,引入怡亚通专业运营,已吸引9省客商参与常态化交易,开园至今交易额超6亿元。县经济开发区内的万密斋医药产业园,则集聚13家医药化工企业,其中6家为中医药制造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800多个,年产值达32.64亿元,拥有28个中药批准文号,目前年设计产能10亿元的制剂项目已开工建设。
同时,投资5.7亿元的万密斋医养中心已全面建成,9月底前运营,投资30亿元的大别山康养文旅项目也在推进中,朝着“华中康养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
出台专项政策 营造优质环境
该县针对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加工、流通、创新、品牌五大环节,出台系统性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不低于400万元的奖补资金,已兑现“我艾健康”等奖补,并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000万元资金支持。
为吸引企业入驻,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设置6年培育期,前3年免租金,还对进场交易农户按交易额2‰奖励,目前已招引11家中医药企业,其中规上企业4家,年产值5亿元。
金融服务也持续加码,出台《罗田县农业特色产业保险工作方案》,对中药材种植保险给予70%县级补贴,建立行业“白名单”,推出“仓担贷”“再担贷”“药材保”等专项产品,每年提供超亿元信贷支持。
完善专业配套 增强支撑能力
罗田县建成全省首家县级中药材检测中心和农业智慧园,涵盖冷链物流、检验检测等十大功能区域,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信誉与流通效率。
在科技赋能方面,与省农科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共建产业研究院和科创公司,开展品种选育、代料栽培攻关,已申报1个武汉都市圈协同创新项目和1个食品文号,开发4个中药院内制剂,推广天麻林下种植2000亩,实现工厂化栽培周期从2年缩短至4个月,亩产增收12%。
品牌建设成果丰硕。申报茯苓、天麻等地理标志商标,制定《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茯苓》省级地方标准,举办“全国天麻大会”“万密斋药膳大赛”等活动,完成九资河茯苓、罗田天麻、万密斋等品牌价值评估,总价值达128.65亿元。
如今,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有39家加工主体、12家规上企业、14家龙头企业,种植业总产值27亿元。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娇
编辑:李钱夏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