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英和她的5㎡“世界”

60岁的年纪

一天17小时

囿于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小店

外人看来的辛苦

她却有些自豪

“我这个年纪能养活自己

不给儿女添负担

我觉得这日子有奔头”

程春英

黄州八一路居然之家广场前

传输副食店的店主

她的小店由邮政报刊亭改造

里面挤挤挨挨摆满商品

24小时从不关门

在周边大小超市的包围中

坚守了22年

成了深夜奔波劳动者的“临时驿站”

被老顾客们亲切地称为“便小超”

从2003年在八一路经营副食店起步

到2018年租下报刊亭延续生意

24小时营业,全年无休

“我读书不多

想找个合适的工作太难了

做副食生意虽然辛苦

但这是我能抓住的生存依仗。”

程春英的话朴实又暗藏韧劲

经营通宵小店并不容易

高额的电费、不小的安全压力

后半夜稀疏的客流

都是程春英要面对的难题

“晚上困得站着都能睡着

一有车响就醒。”

但再累她也没想过关门

“舍不得老顾客,有感情了”

这份感情藏在她日复一日的“用心”里

市民着急要针或牙签顶松掉的手机卡

她连声应着“有有有”

转身就从亭中拿出牙签盒

夏天冰柜不停电

冰饮随时能拿到

冬天天寒,她提前备好热饮

递到客人手里时还带着温度

知道年轻人爱尝鲜

她会留意网红饮料

客人提一嘴

下次来准能见到

……

每天下午6点起

小店门前就开始热闹起来

车辆不时停下

程春英也随之忙碌

老顾客邵仁昌的车刚停稳

她就迅速递上一瓶水

“在她家买了十几年,特别信任。”

深夜12点15分

整座城市渐入寂静

的哥梅刚一个刹车停在门前

她及时递上所需商品

“老板娘人好,东西也便宜。”

对常来的顾客

程春英早已形成默契

不用顾客下车

直接把商品递到车内

这成了深夜街角

最习以为常的温暖风景

深夜光顾的顾客中

除了的哥

还有刚下班的台球厅收银员

外卖骑手、代驾师傅

“营业到这么晚

方便的是我们,辛苦的是他们”

一位的士司机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靠着“精打细算”

“尽量给大家提供方便”的信念

程春英一路坚持了下来

渐渐地

这家小店成了特殊的“驿站”

几句简单的寒暄

一杯暖心的热茶

一段无人倾听时的倾诉

在寂静的深夜里

传递着黄州这个城市的温情

小摊小店

是民生最朴素的注脚

随着城市夜间服务需求增长

这样的“小确幸”

正成为衡量

黄州温度与活力的新尺度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爱武 王雨馨)

(作者:陈爱武 王雨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