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致敬老兵 | 99岁老兵曹国祥——一生听党话跟党走,用岁月诠释“铭记”与“忠诚”

通讯员 陈祥 摄

编者按

黄冈,是浸染鲜血的红色热土,是镌刻信仰的精神高地。烽火岁月里,无数黄冈儿女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铸就不朽丰碑。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市一批抗战老兵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这是对英雄的崇高礼赞。今日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铭记历史 致敬老兵”专栏,我们将循着岁月足迹,讲述这些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在历史回响与时代脉动中,重温那段不屈的峥嵘岁月,传承历久弥坚的抗战精神,让红色信仰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前进,前进,我们的队伍像太阳……”8月21日,蕲春县漕河镇付畈社区福星小区内,99岁老兵曹国祥的歌声清亮回荡。窗外艳阳正好,文化长廊里退休老人含饴弄孙,这幅和平年代的幸福图景,与老人的歌声交织,更显如今安稳岁月的珍贵——那是无数像曹国祥一样的老兵,用热血换来的国泰民安。

曹国祥的子女曹放、曹闻,轻抚桌上的纪念章,感慨万千地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都要珍惜。”征战10年,曹国祥荣获了解放奖章及华北解放、渡江胜利、解放华中南、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还有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每一枚都刻着他的峥嵘岁月,也映着他“听党话、跟党走”的一生信仰。

除纪念章之外,书桌上还有一本本排列整齐的日记本。“父亲93岁时还坚持写学习笔记。”曹闻说,今年年初生病后,老人虽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但精神好时总会哼唱革命歌曲。在曹国祥的人生信条里,“听党话、跟党走”是其始终践行的不渝信仰。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旋律,那些融进生命的信念,从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

征战十年,热血洒向山河

曹国祥1926年11月出生于山西武乡。1944年1月,他投身抗日革命队伍,最初是八路军太行军区二分区武东独立营二连战士,后转至武乡独立团特务连担任电话员。

1944年秋,他随武东二连活跃于太原至长治的北晋铁路沿线,卸铁轨、割电线,扰乱日军运输与通信。他们还夜袭晋城炮楼,击毙日军,有力配合了分区部队的作战行动。次年4月,武乡独立团向常角日伪军发起进攻,歼敌数十人。后续在进袭武乡县与沁县日伪军的系列战斗中,曹国祥坚守电话值班岗位,确保团营间通信畅通,为战斗胜利筑牢了信息保障防线。

解放战争时期,曹国祥历任二野九纵战士、班长、排长等职。参与上党战役后,他踏上千里跃进大别山与解放大西南的征程。1948年8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1951年10月,他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五团一营机炮连任职。3年后回国,又马不停蹄投入军队建设,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家国。

深藏功名,把党恩与战友情刻进余生

曹国祥的左腿上,有一块茶杯口大小的伤疤,那是解放战争时期被弹片划伤的印记。可每当子女问起受伤的经历,他总轻描淡写带过;反倒逢年过节,总爱讲起班长的救命之恩——攻打武乡县城被服厂时,他和战友们受阻于土门外,正要冲锋时,班长突然拉住他,自己率先冲了上去,却不幸被敌人的枪炮击中。那个瞬间,成了他一辈子忘不了的痛,也让他更懂“战友”二字的重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这是曹国祥常对子女说的话。他总说,自己本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是党把他培养成革命军人、共产党员,这份恩,得用一辈子来报。

1957年2月,曹国祥转业到蕲春工作,从县粮食局股长、蕲州粮管所书记,到刘河粮管所指导员,无论组织安排到哪个岗位,他都毫无怨言,把军队里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的作风带到地方。直到1983年8月离休,他始终没向人炫耀过自己的军功章,更没凭战功或战友关系为子女谋过一丝福利。

儿子曹放年轻时,曾羡慕同学有“好工作”,想让父亲“找找人”,却被曹国祥严肃拒绝:“为人民服务的都是好工作!共产党人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不是为自己家谋私利的。”这句话,成了曹家的家训,子女们后来都靠自己的努力打拼,渐渐读懂父亲“清白传家”的深意。

初心不改,用一生践行“活到老学到老”

离休后的曹国祥,学习热情不减。翻开他2019年至2020年的笔记,每页皆由学习笔记与生活日记组成。笔记抄录党章党规、时事新闻,这见证着他对党的忠诚与对时代脉搏的关切。

“爷爷‘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们。”孙女曹莉说,小时候,爷爷教她写毛笔字、下象棋、背毛主席诗词;哪怕90多岁,还学着用平板下棋,对新鲜事物从不排斥。受爷爷激励,曹莉2017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又继续攻读在职研究生,如今成了蕲春一中的语文教师——她像爷爷当年传递信仰那样,在讲台上传授知识,把奋进的精神延续下去。

在曹莉眼里,爷爷的品质可以总结为四个词:“活到老学到老”“艰苦朴素”“说真话做实事”“对党忠诚”。老人节俭到一件背心能穿30年,却在汶川地震时主动缴纳1000元特殊党费,疫情后又把省吃俭用的1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交给党组织;只要身体允许,他总会亲自按时交党费,生病时就反复嘱托儿子代劳,从不让这件事“掉队”。

一枚枚奖章、一笔笔党费、一本本笔记,记录着一位老兵对党的赤诚。曹国祥用一生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承诺,他的故事,是对“铭记历史、致敬老兵”最好的诠释;而这份精神,正由后辈们接力传承,在新时代里继续发光发热。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皎月  通讯员 陈钰

编辑:李钱夏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