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轻情意重!英山婚俗改革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自2024年5月被确立为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英山县始终紧扣“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主题,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全域协同,扎实推进婚俗改革各项工作,高额彩礼和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明显遏制,文明、简约、健康的婚俗新风正逐步深入人心。

一、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协同高效治理体系

英山县着力构建县委统筹全局、宣传部具体协调、多部门协同参与、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纪委监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推动移风易俗的通知》,将婚俗行为纳入干部监督管理范畴,党员干部婚嫁事宜报备全覆盖。农业农村等部门严格落实“零彩礼”“低彩礼”家庭激励政策,在乡村振兴、就业扶持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引导群众践行文明婚俗。各乡镇对1.2万余名适龄未婚青年家庭实施建档管理,动态跟踪婚恋进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深化基层自治,激发群众参与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全国农村思想道德协会发源地的品牌优势,积极吸纳“五老人员”成立思想道德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倡导彩礼不超8万元,每桌酒席费用不超600元,人情礼金不超200元,婚俗程序精简至三项,将这些具体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成为群众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建立“乡村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志愿者”联动劝导机制,对有婚嫁意向的家庭开展上门宣传和针对性劝导,累计开展相关劝导1200余次,增强了群众自治组织在婚嫁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实现了群众自我教育管理。如金铺镇杨家河村组建6支劝导队,今年已成功劝导村民金秀将彩礼降至3.8万元,示范效应不断显现。

三、推进婚俗创新,树立简约时尚婚嫁新风

注重通过仪式感强、内涵丰富的活动,引导新人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民政局精心打造婚俗文化宣传阵地,在婚姻登记处等场所布置婚俗文化墙,生动展示中华优秀婚俗文化和现代文明婚恋观念。设立“抵制高额彩礼,弘扬婚俗新风”签名承诺墙,迄今已有229对新婚夫妇签名承诺。在景区设立婚恋登记驿站,将自然风光与婚俗倡导有机结合,让新人在美景中感受婚俗新气象。在“2.14”“5.20”等特殊时间节点,邀请道德模范、金婚夫妇等担任颁证嘉宾,通过榜样示范传递“婚事简办、幸福不减”的现代婚恋观。今年以来,已举办集体颁证仪式12场,参与新人达319对。推出现代简约婚礼展示活动,创新设计“共饮交杯茶”“誓言告白”等环节,直观呈现简约而不失温馨的婚礼形式,帮助新人摆脱排场和攀比心理。部分村建成“爱心食堂”,免费供村民办理婚宴使用,既大幅节约开支,又提升喜庆氛围和仪式感。

四、拓展宣传载体,营造文明婚俗的浓厚氛围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推动文明婚俗理念入脑入心。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政府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制作推出公益广告、主题短视频等产品,总浏览量突破20万人次。邀请“零彩礼”“低彩礼”家庭代表现身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如孔家坊乡孙双双“零彩礼”结婚并返乡创业的事迹获省市级媒体广泛报道,浏览量超10万次,形成良好社会反响。线下通过公开栏、电子显示屏、宣传展板等多种载体,广泛传播婚俗新规,形成全域覆盖的宣传态势。新创排鼓书《天价彩礼真害人》、三句半《移风易俗办婚事》、小品《婚庆风波》等原创作品10余部,结合“六进六送”文明实践活动演出150余场,在笑声中浸润文明乡风。

目前,群众对婚俗改革的认同度、响应度持续提升,彩礼下降至8万元以下,婚嫁流程明显简化,婚宴支出显著下降,群众攀比心态持续淡化,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仪式内涵。“婚事新办、文明节俭”的英山样板正在形成。

来源:文明黄冈

编辑:龚丽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