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当地时间8月23日下午2时30分,2025年中国恩施州大宗茶出海暨第七届湖北鹤峰茶商大会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
三轮签约后,鹤峰县拿下2400万美元订单。大会上,摩中友好交流协会授予恩施州“友好合作地区”称号,并授予鹤峰县、宣恩县“摩洛哥优质茶叶产区”称号。当天,中国恩施茶叶公共海外仓在卡萨布兰卡揭牌启用。
鹤峰茶为何将海外拓展的核心支点选在摩洛哥?从市场需求的天然契合到供应链布局的战略考量,这场跨越1.2万公里的“茶缘”,藏着中国地方特色农产品融入全球贸易网络的发展路径。
摩洛哥的“茶叶基因”:从日常饮用到战略合作
在卡萨布兰卡政府官员的致辞中,一个数据足以说明茶叶在摩洛哥的特殊地位:这个北非国家每年消耗6万吨中国绿茶,是中国绿茶出口的全球第一大市场。自17世纪茶叶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后,“摩洛哥威士忌”(薄荷茶的戏称)已成为国民饮品,从家庭餐桌到外交场合,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场景。
外商品鉴鹤峰茶。
卡萨布兰卡作为摩洛哥经济中心,集中了全国70%的现代工业、55%的企业和一半以上的投资,其港口更是茶叶进口的主通道。这座拥有近千万人口的城市,不仅是消费终端,更是辐射北非、南欧的战略节点。正如摩洛哥咖啡与茶叶协会会长默罕默德·阿斯泰所言:“每一个摩洛哥人都是在茶香中长大的,这种文化认同是任何贸易协议都无法替代的基础。”
更具吸引力的是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深入合作。作为最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的北非国家,摩洛哥已成为中资企业进入非洲的门户。2024年卡萨布兰卡经贸代表团访问武汉、湖北企业多次赴摩考察的互动轨迹,为茶叶贸易搭建了政策沟通的快车道。
鹤峰茶的“出海刚需”:从产能优势到全球布局
在鹤峰县39.5万亩的茶园里,每年产出的4.1万吨茶叶中,95%属于单价每公斤50元以下的大宗茶。这个占全县农民收入半壁江山的产业,早已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
鹤峰木耳山茶园。
数据显示,湖北省近40%的茶叶出口来自鹤峰。2024年,鹤峰茶出口量同比增长30%,达1.3万吨,创汇4621万美元,增幅达21%。1.3万吨茶叶中,有1万吨以上出口到摩洛哥。这组数据背后,是当地政府“全域有机”战略的深耕:10.9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33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以及每年2万亩低产茶园改造的持续投入,为大宗茶出海奠定了品质根基。
真正推动鹤峰茶“走出去”的深层动力,来自产业链升级的迫切需求。鹤峰县委书记向子明在大会推介中提到,当地1100余家茶叶加工企业中,仅15家拥有自营出口权。多数企业因信息壁垒、渠道缺失、沟通障碍等,不得不放弃利润空间与外贸自主权。这种“有产能缺渠道”的困境,让建立自主海外平台成为破局关键。
海外仓的“破局价值”:从物流节点到生态平台
在湖北青翠源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珏看来,中国恩施茶叶公共海外仓的建立“标志着单打独斗时代的结束”。这个集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海外枢纽,将实现三重突破:
成本革命:通过货物前置存储与本地化分拨,每吨茶叶物流成本可降低15%至20%,交货周期从45天缩短至72小时以内。鹤峰县凯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践证明,借助铁海联运等模式,每个集装箱可节省2500元。
抱团出海:这是恩施州茶产业国际化战略迈出的关键一步,标志着结束了以往单打独斗、分散出口的模式,正式建立起一个共享、集约、高效的海外桥头堡。为全州众多茶企,尤其是中小茶企,搭建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低风险的出海平台。
标准输出:依托海外仓实施的“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渠道”策略,正在将“恩施硒茶”的品质优势转化为国际话语权。穆罕默德・阿斯泰获得“中国恩施硒茶国际推广大使”称号,正是这种标准认同的具象化。
湖北青翠源茶业有限公司在摩洛哥的工厂生产车间。
从鹤峰茶园到卡萨布兰卡的茶桌,这段跨越山海的旅程,既是市场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民心相通的生动注脚。
当首批通过海外仓分装的鹤峰茶摆上摩洛哥超市货架时,一个更清晰的答案已然浮现:选择摩洛哥,不仅因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更因为这个国家是连接东方茶香与非洲市场的最佳桥梁。
来源: 知恩原创
编辑:袁安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