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第10期《湖北政务信息》刊载罗田县农民个人和农村资产信用贷试点成效明显工作经验,全文如下:
罗田县以“信用重构、政策协同、乡土浸润、产融互哺”四轮驱动,推动试点工作高效落地,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92笔1.4亿元。
一是信用评估破解无抵押困局
打通省级平台与黄冈市级信用系统,创新设计涵盖14项乡土指标的信用评价体系。农民信用评价纳入“技能证书+公益服务时长+电商好评率”等维度,农业主体评估聚焦“土地流转合同履约率+冷链仓储能力+订单农业稳定性”等因素,并据此划分A-D四级信用等级。A级经营主体和农户最高可获1000万元和100万元纯信用贷款。目前已完成510户农民和112家经营主体的评级授信。同时,建立“村两委评乡风信用+行业协会核产业信用+银行审经济信用”的多层风控闭环,实现快速申贷。
二是政策协同激活“沉睡资本”
在省贴息基础上,对贷款农民和经营主体按照利息额度的50%追加贴息,利率低至1.625%和1.475%,实现县级财政每贴息1元撬动银行68元贷款,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九资河药材种植户周准贷款50万元发展中药材种植,贷款实际融资成本仅8125元。设立2000万元风险补偿池(省市1:1分担),首创“无还本续贷”机制,续贷同步享受风险补偿。银行放贷意愿提升300%,中国银行授信额度从2亿元增至2.5亿元。再造服务流程,推出“罗田农民个人和农村资产信用贷”专属授信项目,首期专项配置信贷额度1亿元。中国银行罗田支行142笔农户贷款平均周期压缩至7天较传统流程提速300%。
三是产融互哺培育“产业良田”
依托“i黄冈”惠农服务平台,推出农民个人和农村资产信用贷服务专版,实现信用贷款“一键直申”。组建跨县金融服务团,为86家特色产业主体定制“1亿元专属信贷包”。如,在银行原有的“板栗收购贷款”产品上运用信用贷款及贴息政策,累计支持返乡创业人员13人,授信额度达1500万元。为科源饲料协调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保障养殖户饲料供应,并为其下游养殖户匹配两农信用贷款。创新“信贷招商”机制,将信贷服务嵌入招商引资配套政策,建立“周反馈、周沟通、周会商”协同制度,累计解决问题20余个,授信审批效率提升30%。
四是“乡土”宣传提升政策触达率
编制通俗易懂的“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技能五看账,六看诚信与善良,七看家里读书郎,八看一年为啥忙”的八看口诀,有效提升政策知晓度普及率。制作方言短视频、快板书等8个作品,覆盖182个村,浏览量达36万人次。发挥标杆示范效应,胜利镇宣讲队田间演出3天激发18笔申请,村书记演示“养羊账本”收益一夜促成8户申贷,天麻基地产业链课堂上种植户手机申贷率达91%。
来源: 罗田全媒体
编辑:黄俊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