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州区西湖街道新港路社区聆湖春天小区,何大顶与刘宗淼夫妇家的客厅里,最醒目的是满墙子女与孙辈的硕博研究生毕业证书——儿子的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女儿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双胞胎外孙分获博士与硕士、孙女博士。这个普通家庭用50余年的教育实践,成长为“学霸家庭”,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与传承的佳话。
从零食激励到“五斗育人”:藏在细节里的育人智慧
“孩子说话还不利索时,就要把好习惯的种子埋下。”79岁的何大顶,道出了家庭教育的起点。
何大顶夫妇曾在团风县多个乡镇工作,后在黄州区宝塔中学退休。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较为匮乏,年幼的子女总馋饼干、糖果等零食,夫妇俩便定下规矩:快速完成作业、主动整理书包,就能获得零食奖励。这种小进步小奖励、大进步大奖励的机制,从衣食钱物延伸至精神鼓励,甚至孙辈读博时仍在延续。
奖励之外,更坚持立规矩。孩子想要玩具或零食时,夫妇俩从不轻易满足,而是提出背一首诗、练一页字等目标,让孩子明白收获需要付出。刘宗淼有时会因孩子们哭闹心软,想着这一次满足孩子要求算了,以后慢慢教。何大顶却坚持:“现在心软,将来他们会怨我们没教好。”
面对少年的叛逆期,夫妇俩的“五斗智取”操作至今被熟识的邻里称道。
儿子初中时一度拒绝上学,坚信不读书也能赚大钱,打过、骂过甚至饿过都毫无效果,最后是何大顶夫妇的五个办法彻底改变了儿子。
给儿子2个保温瓶让其卖冰棒挣钱——脸皮薄的少年一天仅卖出2根;送他去建筑工地搬砖——不到一天便喊着“受不了”;让他在家买菜做饭——怕买菜遇熟人打了退堂鼓;送去学汽车修理——因意外骨折体会到谋生不易。最终,在女儿本科考入北京大学后,夫妇俩带儿子参观校园,燕园的学术氛围让他幡然醒悟,意识到读书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五次经历让儿子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就此改变了模样,主动努力学习,最终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这种体验式教育的背后,是夫妇俩的清醒认知:“不是所有孩子都要走读书一条路,但必须懂得任何行业都要吃苦、有恒心。”家中常年弥漫着“比学赶超”的氛围,子女和孙辈们比成绩、比奖状,更比谁乐于助人、谁先学会做饭。
何大顶常说:“让书本‘香’起来,就要让孩子亲眼看到知识能改变什么。”
1990年,女儿考上黄冈中学,夫妇俩在月薪非常微薄之时,省吃俭用拿出400元进行奖励。家庭条件好转后,不论儿女还是孙辈们,考上本科奖1万元,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奖2万元,这些“天价红包”在大家庭里还掀起热议和羡慕,更在孩子心中种下“读书值得”的信念。
在刘宗淼看来,培养孩子们成人成才,付出金钱物质不是终点,陪伴同样重要,学习生活的好习惯需手把手地教,一点一滴地养成。退休后的刘宗淼时间比较宽裕,孙子读大学有段时间事情很多,她就去大学门口租住一年,当好生活后盾。女儿、外孙到国外求学,她就跟到国外,帮着教书育人。
从扶老过街到“周二约定”:比成绩更重要的品德传承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刘宗淼的教育子女理念,藏在无数细节里。
子女幼时,她总在过马路时提醒:“看,那位奶奶提菜多吃力,你有空且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帮帮她。”何大顶、刘宗淼夫妇一直给孩子灌输在自己力所能及且自己乐意的情况下应该多帮助他人的观念。久而久之,孩子们成了邻里口中“会帮老人提西瓜上楼、会帮老人扶自行车过马路”的小暖男、小淑女。如今,已成为教授或技术尖兵的子女们,遇人有难处时依旧会主动搭把手。
孝道传承则体现在“每周二的约定”中。无论工作多忙,子女们都会在这天上门或视频连线,聊聊工作与生活,问问父母的身体状况。这个坚持了二十余年的习惯,源自何大顶常说的:“旧社会时咱家祖辈是地主家的长工,是中国共产党让日子变好,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要懂得感恩,不懂感恩的人,书读得再好也走不远。”
家庭的凝聚力在磨难中愈发凸显。多年来,家中先后有3人患上癌症,何大顶与刘宗淼始终以“过日子就像翻山,一步一步总能过去”的心态面对。夫妇俩结婚57年从未红过脸,分歧时就以“谁对听谁的”为标准,但何大顶补充一句“媳妇的话从没错过”。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成为家人对抗困境的力量源泉,如今三位患病亲属均已康复或病情稳定。
从客厅展墙到社会讲台:家风里的教育范本
“成龙成凤不是传说,是脚踏实地的陪伴。”在8月13日黄州区妇联举办的家庭助廉主题活动现场,何大顶作为“最美家庭”代表分享育儿经验和家风传承时,台下数次掌声雷动。活动结束后,数十位听众围着他追问细节,有人记了笔记,有人录下视频。
这并非他首次分享。近年来,何大顶先后在西湖街道、新港路社区等地开展“家庭教育小课堂”讲课,从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到怎样与叛逆期孩子沟通,用朴实的语言拆解育儿难题。“多倾听、少说教,传求知、更传做人”,这句被他写在笔记本首页的话,成了许多家长的教育准则。
新港路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涵感慨:“何大顶夫妇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做榜样,家风作土壤。”如今,他们的女儿在高校任教后,也常以父母的育人故事鼓励学生;孙子、外孙们在国外攻读硕博后都选择回国发展,回来探望祖父母时还会给家乡亲朋的孩子们讲述“读书能让人拥有更多选择”的感悟。
夕阳下,何大顶与刘宗淼常坐在阳台上翻看相册,照片里子女们穿着校服的青涩模样与如今的沉稳身影交叠。“我们没什么诀窍,”何大顶摩挲着一张全家福,“就是守住‘好好读书、好好做人’的本分,看着他们把家里的踏实劲儿,用到各自的路上。”
这对普通夫妇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成长史,也成为一座城市的教育样本,印证着“家风正,则后代兴;家风清,则社会宁”的朴素道理。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辉
编辑:龚丽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