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铸就幸福家 ——记武穴市田家镇韩垸村四组李月英

在武穴市田家镇韩垸村,提起李月英,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用善良底色勾勒生活,以孝亲之心温暖家人,靠热忱之举团结邻里,在平凡日子里书写着不平凡的家风故事。

(李月英与丈夫带着公姿在北京鸟巢游玩留影)

十年孝行伴游,带公婆看遍山河

1992年嫁给赵成祥时,彼时家里七八亩地刚完成流转,她便与丈夫赵成祥赴浙江做电焊工6年。后来念及公婆年事渐高,为方便照料,夫妻俩转至黄冈鸿路钢厂继续从事电焊工作,这一干就是14年。

(李月英与丈夫带着公姿在天津游玩留影)

深知公婆一辈子扎根农村、从未走出过韩垸村,李月英总想圆老人“看看外面世界”的心愿。考虑到老人节俭惯了,不舍得花钱旅游,她便先悄悄订好火车票、飞机票,再带着公婆出发。十余年间,北京、天津的繁华都市,湖南韶山的红色圣地,湖北宜昌葛洲坝、三峡大坝的宏伟工程,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的自然奇景,还有武汉、黄陂等地的风光,都留下了一家人的足迹。每到一处,李月英都背着旅行包,牵着公婆的手上下车、逛景点,把细致的照料藏在每一个脚步里。

“没想到老了还能每年出去旅游,全靠大媳妇!”提起这些,公公赵大花总是笑眼盈盈。而李月英的回答朴实又温暖:“公婆为家里操劳一辈子,带他们看美景、见世面,我一点都不后悔。”

(李月英(右)陪着公公聊天)

病房三十日守护,不是亲女胜亲女

去年5月,婆婆李贵花因病住进武汉协和医院,李月英立刻请假前往陪护,这一守就是一个多月。

5月的武汉已然炎热,行动不便的婆婆无法自理,李月英便每天帮老人接屎接尿、洗脸擦身;婆婆没胃口,她就变着法哄老人吃饭;老人抵触打针吃药,她又像哄孩子似的耐心劝说,夜里还守在病床边陪着睡觉。一个多月下来,婆婆的病情逐渐好转,李月英却瘦了整整五斤。

同病房的病友见她照料得如此贴心,都以为她是婆婆的亲女儿。每当这时,李贵花总会笑着纠正:“这是我的大媳妇,比亲女儿还亲呢!”

(李月英在对室内绿萝浇水抗旱)

放下焊枪归故里,用陪伴填补空缺

在黄冈鸿路钢厂的14年里,李月英的电焊技术扎实,每月能拿到六七千元工资,深受领导和同事认可。可去年7月,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婆婆意外摔跤伤及头部,经抢救无效离世。看着如今已80岁的公公赵大花独自生活,李月英毅然辞掉了心爱的工作,回到村里专门照看公公。

每天清晨,她会做上公公爱吃的可口饭菜;闲下来时,就坐在老人身边拉家常,陪他解闷,用陪伴驱散公公的孤单。

(李月英在对种的花浇水抗旱)

善意漫过院墙,让温暖在村里流淌

生活中的李月英,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爱用双手装点生活——庭院里种满花草,室内用铁丝和粉色布料扎出精致花朵,把小家扮得温馨又雅致。

她的善意从不局限于自家院门:种的茄子秧免费送给全村人栽种;新鲜蔬菜总想着送给80多岁的低保户李玉容老人;遇上暴风雨,看到邻居不在家,就主动帮着收拾衣物和农副产品;自己蒸了粑,也会挨家送一些,还特意送到易地搬迁点的李玉容老人手中。

(李月英种的农作物)

村里组织广场舞活动,李月英总是积极参与,用热情带动大家;丈夫赵成祥也和她一样热心,谁家电器坏了,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上门免费修理,从不收钱。

(李月英把接待室整理干净整齐)


(李月英家卧室干净卫生)

他们的两个孩子也深受影响,一个学理发,一个学装潢,平时总不忘给爷爷打电话问候——冬天叮嘱添衣保暖,夏天提醒注意身体,把孝心代代传递。

如今,李月英一家用孝亲、和睦、友善,编织出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幸福家庭,也成为韩垸村人人称赞的好榜样。

(作者:文建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