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的名义——致敬2025“荆楚最美健康守护者”

2025“荆楚最美健康守护者”从左至右依次为:刘天、董磊、蔺蓉、郑洁、周仲瑜、张军、袁静萍、程红斌、姜振东、莫思。(图片由省卫健委提供)

他们以仁心为灯,以创新为刃,在生命的战场上书写荆楚医者的时代答卷。从姜振东12年筑就青少年心理防线,到程红斌在保温箱前守护“巴掌宝宝”;从张军刀尖起舞革新心脏外科,到董磊焐暖听诊器扎根社区;从刘天追踪病毒筑牢防疫长城,到莫思用声音架起生命热线;从蔺蓉以AI突破早癌诊断极限,到袁静萍用“云病理”打破时空壁垒;从周仲瑜让针灸沿“一带一路”远播,到郑洁20年圆梦2万家庭……他们是2025“荆楚最美健康守护者”,用专业诠释大爱,以坚守定义初心。在显微镜下、在手术台前、在乡间小路、在云端诊室,他们以不同的姿态共同诠释:医者的光芒,永远照亮生命最需要的地方。

从零起步,12载筑起

青少年“心健康”医校防治体系

武汉市武昌医院副主任医师 姜振东

12年前,他清醒地意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申请在医院成立临床心理科,从“零”起步,“扛”着自行车,一所一所敲开高校大门推广“心健康”。他带领团队构建党建引领—医校融合防治体系,搭建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现与56所大学、25个社区、130余所中小学合作,累计开展讲座200余场,近两年公益筛查6万余人次,助力3500余名青少年重返课堂,线上线下累计帮助50万余人次驱散心理阴霾。

急救接线员的声音

成为“暗夜”里的光

孝感市急救中心调度员 莫思

8年来,每当电话响起,她都迅速进入状态,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冷静的判断力,为每一个求助者寻找生的希望。为了保证收到急救电话后能够迅速就近调派急救车辆,她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去熟悉辖区内的大街小巷、乡镇村湾等地理位置,成为了急救圈的“活地图”。《14分钟的“保持通话”成功救助花季少女》等事迹被主流媒体报道后,网友留言:“调度员的声音是黑夜里的光。”她积极加入急救中心科教培训志愿服务队,为群众宣传培训急救知识,提升民众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率,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传递守护生命的力量。

听哭识病

在保温箱边守候挽救危重症新生儿

黄石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 程红斌

他带着“要让更多危重新生儿能够活下来”这一使命,创建黄石地区首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带领团队主攻危重症新生儿救治,将早产儿救治成功胎龄下限推至24周,体重下限推至570克,让6000余名早产儿在这里重获新生。他致力于高危新生儿随访和连续保健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迈入“国家队”。他深入基层“手把手”指导开展新生儿复苏等专业技术,不断提高危重新生儿救治成功率,全市新生儿死亡率从2021年的1.31‰降至2024年的1.02‰。

“镜”益求精

以AI刷新消化道早癌诊断新速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 蔺蓉

为破解消化道肿瘤“发现即晚期”的困境,她学成归国,将目光瞄准内镜技术的创新前沿与临床应用。她带领团队将人工智能与胶囊内镜结合,将阅片时间从96分钟锐减至5—6分钟,小肠病灶诊断敏感性跃升至99.88%;她提出食管早癌内镜诊断新分型,为国际标准提供重要补充,显著提高术前判断准确率。她牵头成立消化道早癌MDT团队,让数千名患者获得精准的微创治疗,以创新技术和医者仁心守护人民健康。

刀尖上微创革新

托起“心”生希望

十堰市太和医院主任医师 张军

他专业技术能力突出,20多年来,率先在十堰地区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主动脉夹层手术、冠脉搭桥术、介入手术及杂交手术、机器人胸腔镜手术等术式。致力于开展胸腔镜微创手术替代传统开胸手术,让广大病友在家门口享受先进的医疗技术,减轻病人负担。曾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心脏瓣膜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胸主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架起远程病理诊断高速路

让基层患者少跑腿

湖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袁静萍

她以显微镜为“武器”,为众多患者“一锤定音”,并带领团队以技术辐射与模式革新,持续赋能临床诊疗“精准化”,在全国树立起病理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她勇做“云上病理”破局者,创新构建“互联网+病理医联体”湖北模式,牵头组建湖北首个术中冰冻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开展省内外远程会诊累计超2万次,让万千患者避免了“二进宫”手术。她积极对接“湖北省病理远程诊疗系统”,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高效完成疑难病例远程会诊超千例,大幅提升了基层医院服务能力,让更多的患者在基层就能解决病痛。

从三甲进修归来

家门前的慢病诊治有“医”靠

宜昌市伍家岗区杨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 董磊

她扎根基层,凭着过硬的医术和17年如一日的坚守,赢得了辖区居民信任,成为社区老年病友的“好女儿”。听诊器从来都是用手焐暖之后再伸出去,这是她十几年来从不改变的习惯。她尤其关注低收入、独居和患基础病的居民,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答疑惑。赴三甲医院进修归来后,她牵头组建纤维支气管镜操作队伍,并带领团队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置管、胸腔穿刺、气管插管等急救技术,显著提升内科急救水平,为医院“323”攻坚项目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带一路”上的“针”情使者

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周仲瑜

她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与科研30余年,是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优秀继承人。她积极拓展专病专技门诊,并在全国首创“阴阳调理灸”特色疗法,每年让数十万患者受益。作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代表,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推广,成功促成中国—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及湖北省中医院“针灸传统技术—齐刺法示范推广基地”在阿落地,多元化帮助阿尔及利亚提升中医治疗水平,深化了中阿友谊与合作。

监测追踪病毒蛛丝马迹的

防疫多面手

荆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 刘天

作为疾控战线青年骨干,他在疫情防控期间火线入党,曾驰援多省市参加新冠防控工作。他勇挑重担,负责全市人感染H7N9、霍乱、登革热等急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近10年来,他带领团队深入农村,查清了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生境及带毒情况,填补了荆州市此项监测的空白。他自学R语言并广泛用于传染病监测预警建模分析,累计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90余篇。2024年,他代表湖北参加全国流调技能大赛并夺得第一名。

20年助2万家庭“好孕”圆满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 郑洁

从医30余年,深耕生殖医学20载,她秉持“让每个家庭拥有健康宝宝”的信念,带领团队为2万余个家庭送去健康小生命,开创“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助孕优生模式。她积极投身公益,申请“家庭生育健康关爱计划”项目,为部分特殊试管婴儿患者免费提供药物和心理咨询。多年来,她坚持赴基层义诊,设立专家工作室,牵头成立生殖健康专科联盟,推动远程协作门诊落地市州,填补了基层不孕不育诊疗的空白。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袁安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