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下的“金色引擎”!罗田水稻产业园加快崛起

8月12日,热浪滚滚,罗田县河铺镇双凤坳村水稻制种产业园项目建设正酣。大型机械轰鸣作响、交叉作业,施工人员顶酷暑战高温,全力推进下水管网铺设、场地平整与室内装修,一派热火朝天建设景象。

作为总投资5300万元的重点农业项目,这座占地30亩的产业园正加速勾勒现代农业图景:规划建设的加工厂房、种子自动成套加工生产线、低温烘干线、恒温仓储及晒场等设施已现雏形,研发楼与烘干车间已率先建成,计划8月底正式投入运营。投用后,其核心烘干系统将满足2万亩制种基地的烘干需求,为每一粒优质稻种筑牢品质“防护墙”。

据悉,罗田此次布局的制种产业,与我国杂交水稻领域的“红莲力量”深度绑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团队培育的红莲型杂交水稻,作为国际公认的三系杂交水稻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之一,凭借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耐高温、抗病虫等突出特性,已在全球累计种植超4.5亿亩。

朱英国院士离世后,朱仁山教授及其团队成员接力攻关,不仅在镉低吸收、耐盐碱等特性改良上取得新突破,更通过衍升科技公司推动多项大田适用新品种走向市场。在罗田河铺镇,连片种植的7000亩珞红优“1564”(红莲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喜获丰收,今年测产亩产达311公斤,远超150公斤的常规制种基地标准。

如今,产自罗田的“红莲型稻种”不仅畅销湖南、江西、福建等华南稻区,还跨越国境,在菲律宾、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朱仁山教授表示,从地理气候条件综合研判,罗田堪称杂交水稻制种的“天然优选地”,而这座产业园的建成,必将进一步释放当地制种潜力,为中国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林志文 通讯员熊应彪

编辑: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