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百业兴;执法严,民生安。近期,蕲春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各中队立足岗位职责,聚焦路面管控、隐患整治、项目监管、秩序维护等关键环节,多点突破、协同发力,以精准执法与贴心服务并举的务实举措,为全县交通运输环境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交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铁腕治超 筑牢路面安全防线
超限运输是公路的“隐形杀手”,不仅加速路面损坏,更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为遏制超限违法行为,执法大队一中队持续加大路面巡查力度,采用“定点监测+流动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在重点路段、关键时段布设检查点,对过往货运车辆进行严格称重检测。执法人员坚持“零容忍”态度,对查获的超限车辆,一律依法依规从严处罚,并督促司机卸载整改,坚决杜绝“超载上路”现象。
与此同时,五中队、六中队同步推进路面治超管理工作,与一中队形成联动合力。他们针对货运车辆集中通行的工业园区、建材市场周边道路加强巡逻频次,通过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发动群众举报等手段,织密治超监管网络,让超限运输无处遁形。“以前路上常有‘大吨小标’的货车呼啸而过,路面都被压得坑坑洼洼,现在执法队查得严,路好走了,我们开车也更安心了。”经常往返城乡的货车司机李师傅感慨道。
联动整治 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隐患
农村公路是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其安全畅通直接关系群众出行安危。执法大队二中队主动担当,积极配合县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联合沿线乡镇政府、村委会,对全县农村公路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
在排查中,执法人员重点关注临水临崖路段护栏缺失、路面塌陷、标识模糊等问题,对发现的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针对部分路段护栏损坏、警示标志不全的情况,二中队现场督办整改,协调施工队伍及时修复护栏、增设警示标识,确保隐患“发现一处、整改一处、销号一处”。截至目前,已完成12处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整治,修复护栏300余米,为村民出行筑牢了“安全屏障”。
靠前服务 护航通村公路项目建设
通村公路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工程质量直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群众安全。执法大队四中队将监管关口前移,联合县交通运输局建设股,对青石花桥村通村公路项目开展开工前专项审查,从路线设计、材料标准、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细致把关,确保项目合规合法推进。
为提升施工质量,四中队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召开技术交底会,围绕路基压实、路面浇筑、排水系统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明确施工标准和安全规范。同时,执法人员现场宣传《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参建各方树立“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理念,从源头上保障通村公路建设质量,让惠民工程真正惠及于民。
规范秩序 守护重点区域出行安全
火车站、高铁站、高速路口、学校门口是人员密集、车辆集中的重点区域,交通运输秩序直接关系群众出行体验和安全。执法大队三中队聚焦这些关键点位,加强对网约车的常态化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
执法人员采取“巡查+定点检查”的方式,对无营运资质、非法揽客的车辆进行精准查处,同时向乘客宣传非法营运的安全隐患,引导群众选择合规车辆出行。针对学校门口上下学时段交通拥堵问题,三中队联合交警部门疏导交通,规范网约车停靠秩序,避免车辆乱停乱放造成堵塞。“现在学校门口的网约车整齐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上下学被乱穿的车碰到了。”学生家长王女士满意地说。
多中队协同发力,是蕲春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深化“执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该大队将继续优化执法模式,强化部门联动,以更严密的监管、更贴心的服务,全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通讯员 江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