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田间开课堂,助力“一田多收”

7月30日,湖北省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暨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在黄梅县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技专家、科研骨干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齐聚一堂,通过专家授课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索水稻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创新模式。

当天,参训人员深入龙感湖管理区、濯港镇吴元八村、桂坝村和大河镇西河村,实地考察了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稻田复合生态种养示范基地、龙感湖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万亩示范区、优质稻“看禾选种”基地及高产攻关田等示范样板。

在田间地头,“稻虾共作”“稻蛙共生”等绿色高效种养模式带来的显著效益给参加培训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实地看了基地,稻蛙模式虽然前期投入较高,但综合效益非常可观。我们计划进一步探索,提升水稻产量和整体收入,争取在当地起到示范作用。”咸宁市咸安区润田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田辉表示。

在随后的培训会上,多位专家分享了前沿技术和经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本福详细解读了《稻虾共作模式水稻单产提升栽培技术》,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江洋重点介绍了《稻鸭虾“双不双精准”绿色种养技术》。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原居林则带来了“稻-小龙虾-罗氏沼虾”轮作模式的宝贵经验,为湖北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了新思路。

“很高兴来湖北交流,近两年一直在湖北推广‘一稻两虾’模式,这次希望能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原居林表示。

“‘一稻两虾’模式非常契合湖北实际。”汪本福副研究员特别强调了引入罗氏沼虾轮作的优势,“利用小龙虾不耐高温(6-9月产量低)而罗氏沼虾喜高温的特性,在高温季养殖罗氏沼虾,10月与水稻同时收获。可实现每亩增收2000至2500元,显著提升稻田综合效益和土地利用率。”

据悉,截至目前,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已突破700万亩。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理论指导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为全省水稻单产提升和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随着相关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预计到2025年,全省水稻单产将有效提高,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注入新的动能。

来源:灵润黄梅

编辑:龚丽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