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猪跑跑"孙双双那场没有豪车彩礼、只有真心祝福的婚礼视频刷爆网络时,94万网友的点赞不仅送给这对年轻人的清醒爱情观,更让湖北英山县孔家坊乡的移风易俗实践走进了全国视野。这个夏天,这个鄂东小镇用一套"组合拳",把抵制高额彩礼从政策要求变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让"幸福靠奋斗"的新风气在青山绿水间扎下了根。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治理链条环环相扣
"以前说彩礼少了没面子,现在谁家里婚事简办,邻里都竖大拇指!"孔家坊乡的老人们发现,这两年村里的婚俗变了天。这背后,是乡里打出的一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
责任压到"最后一公里":乡长亲自挂帅,联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代表包户,从乡到村再到塆组,每一级都有"移风易俗监督员",政策落地不打折扣。
村规民约"活"起来:借着"塆组夜话"的机会,干部们搬个小板凳坐在村民中间听意见,把彩礼上限、婚礼规模这些事儿拿到村民代表会上表决。现在的村规民约里,红白理事会成了"铁包公",谁家办喜事都得先过他们这关。
宣传送到"心窝子":湖北大鼓唱着"彩礼少点幸福多点",村村响广播早晚播报新风俗;乡公众号每周推送移风易俗小故事,微信群里转发模范夫妻事迹,宣传片在村头电子屏循环播放,每家每户都收到了《致乡亲的一封信》和倡议书。这"指尖上的文明课堂",让新风尚像山间的清泉一样流进了乡亲们心里。
奖惩分明暖人心:乡里专门出台政策,对主动遵守村规民约、自觉抵制高价彩礼的模范户和幸福新婚夫妻,不仅干部定期上门关心关爱、解决实际困难,还能用"文明积分"在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有德者有得"的导向,让越来越多家庭主动加入新风尚行列。
从"典型树"到"众人随":榜样力量点亮新风
孙双双和夏宇的故事,成了孔家坊乡移风易俗最生动的教材。这对在黑猪养殖场里收获爱情的年轻人,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幸福不是比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2022年,放弃城市工作的孙双双和带着养殖技术返乡的夏宇,凑了15万启动资金在英山创业。他们在镜头前记录喂猪、卖货的日常,用诚信攒下94万粉丝,不仅把黑猪肉卖向全国,还帮乡亲们两天卖出1800斤茄子。当谈婚论嫁时,两人默契地选择了"零彩礼":"我们一起打拼出的日子,比啥都金贵。"
乡里抓住这个身边典型,不仅在公众号头条推送他们的故事,制作成宣传片在各村播放,还给小两口发了"文明积分"大奖。干部们带着倡议书上门宣讲时,总把他们的故事当例子:"你看双双家,没要彩礼照样把日子过得红火,现在乡里还帮他们扩规模、找销路,这就是守新风的好处!"现在,孔家坊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着他们的样,婚礼上少了攀比炫富,多了对未来的踏实规划。
从"新风尚"到"新常态":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的孔家坊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比彩礼厚薄的少了,比谁家风好的多了。那些省下的彩礼钱,有的变成了小两口创业的启动资金,有的投入到果园、茶园里,成了乡村振兴的"活水源"。
这场移风易俗的实践,靠的是"软宣传"浸润人心,更靠"硬措施"保驾护航。从一封信讲清政策,到红白理事会现场监督;从微信群里晒出模范户的积分清单,到干部上门为困难家庭排忧解难,孔家坊乡用"有温度的治理"让乡亲们明白:婚事新办不是吃亏,而是给幸福"减负"。
正如乡党委宣传委员饶鹏说的:"我们不搞'一刀切',而是用制度定规矩、用榜样引方向、用服务暖人心,让乡亲们打心底里觉得新风俗好。"当陈规旧俗被打破,当文明新风扎下根,孔家坊乡的故事正在证明:幸福的密码,永远藏在奋斗的汗水里,藏在文明的乡风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