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诚的尊重和温柔的体恤守护受助者的尊严,传递未来的希望
“如果你资金宽裕,送他一张去学校的机票;如果不宽裕,送他一张去学校的车票”“买个电脑,然后开好发票,写好说明,拿给老师看,说明是资助人赠送的”“送个20英寸的旅行箱,再给孩子报一个能游好几个省份的旅行团”……
最近,一位网友发帖说自己资助的孩子高考考了全省100多名,想送礼物祝贺却不知道如何着手。不少网友热情出谋划策,点子兼顾实用与浪漫,既考虑受助孩子的生活、学习需要,又关照其心理感受和礼物的寓意。
在江苏南通,当地动物园也为患病的年卡小用户送去了礼物:全额退款但保留年卡权益,运营企业捐赠5万元支持后续治疗。员工们还捞出园里许愿池内全部硬币,总共12083元,也送到小朋友家,得到网友点赞。
看似不同的两件事,带给我们一样的感动。关于助学礼物的讨论中,网友提供的是一种“赋能式关怀”,与动物园的善举共同诠释了社会的温度:用真诚的尊重和温柔的体恤守护受助者的尊严,传递未来的希望。
守护尊严与物质捐赠都很重要。选择助学礼物时,网友们没有“我认为你需要”的居高临下,考虑的都是孩子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动物园退款却延续小朋友的“年卡游客”身份,为生病的孩子保留了一份快乐。两个故事都暖心,关键就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真诚。
传递希望和爱心捐赠都动人。受助学生已经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资助人仍然琢磨着送一份礼物;网友的点子里,机票、旅行箱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动物园已经为小朋友捐款,又为她捞出许愿池里的硬币。这精挑细选和“许愿”巧思中寄托的祝福,在解决物质困难之外,更提供了精神上的鼓励。
关于助学礼物的讨论,本身就是一场公益理念的普及。原帖下的留言中,有人分享受助经历,表达感激之情;有人询问资助渠道,表达行善之意。动物园的许愿池有了现实意义,游客一个个投出去的硬币发挥了真正的作用。大家的善意像溪流般汇聚,又如涟漪般扩散。
真诚的善意不仅能解一时之困,还可以在受助者心中种下一颗光明的种子,成为他们未来面对困难时的力量源泉。多一些这样的善意,社会大家庭就会更加温暖融洽。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徐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