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五里墩村:三产开花富五里

蕲春县蕲州镇东南部的五里墩村,曾是个“人多地少”的穷山沟。如今走进村里,粉色的长春花漫山遍野,羊肚菌大棚错落有致,蕲艾田随风起伏——这片曾因贫瘠发愁的土地,正被特色产业染上致富的亮色。这一切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村主任张义带领村“两委”班子蹚出的“产业兴村”新路子。

能人归巢,建强堡垒聚合力

2021年底,32岁的张义结束在外创业生涯,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五里墩村。这位曾带领营销团队年创利百万元的能人,带着“先富带后富”的念头,在村“两委”换届中当选为村主任。彼时的村子,仍延续着“水稻、油菜、棉花”的传统种植模式,土地贫瘠、产出微薄,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

“在外挣再多钱,看着家乡穷,心里不踏实。”张义上任第一件事,就牵头成立了“致富能人+党员模范+村干部”的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自己任组长,把“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写进工作手册。“以前村干部各管一摊,发展没方向;现在领导小组每周一碰头,村里的事大家拧成一股绳。”村会计回忆,张义上任初就带着班子成员走遍全村20个自然湾,把荒山荒坡、闲置田地、村民诉求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张义说:“堡垒先筑牢,才能打硬仗。”

这份“硬仗”的底气,来自张义对乡亲们的赤诚,也来自驻点单位的坚实后盾。蕲州镇财政分局第一时间派驻工作队入驻,与村“两委”同步开展调研,组建志愿服务队走村入户,把“下基层、问需求、解难题”的承诺落到实处。

2022年流转土地建长春花基地时,有村民担心“租金拿不到”,张义带着村干部和财政分局驻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算“三本账”:算历史账,比传统种植“投入多产出少”的老路子;算经济账,土地流转每亩年收280元,务工每天还能赚80元;算长远账,产业起来了,子孙后代都能受益。

九组农户朱春荣记得,73岁的她和老伴曾因带孙女无法外出务工,土地流转后不仅拿租金,还能到瓜蒌基地干活,“一年下来增收近两万,张主任真是我们的致富带头人。”

精准发力,特色产业破困局

“堡垒立起来了,该往哪冲?”张义带着村“两委”翻山越岭找答案。五里墩村土地贫瘠,传统种植“投入100块,顶多收80块”,可蕲春县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和文旅大融合的东风,让他们看到了转机。

“长春花全草入药,能做观赏花,花期还长。”张义带队跑遍周边县市考察,又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把脉,财政分局则发挥信息优势,同步搜集市场动态,最终敲定“美丽经济+生态经济”的路子。为让村民放心,他第一时间联系湖北宏中药业,签下保收购合同,“企业承诺按市场价收,哪怕行情跌了,也保底价,绝不让村民亏。”

58岁的张学军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22年,他在张义的鼓励下,开发30亩荒坡试种长春花,5月种下,8月就收获了。“头茬卖了不少钱,采收前我特意买了辆货车,专门送货。”张学军笑着说,如今他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50亩,每年两季能收200吨,还带动300人次务工,预计年产值在50万元左右。

不只长春花,张义还盯着村里的“闲置资源”做文章。把荒田变菌棚,是他的又一得意之作。2022年,他推动“能人回乡”工程,吸引曹界兵返乡成立英农专业合作社,建起32个羊肚菌大棚。“村里帮我们协调土地、修灌溉,还联系销路。”曹界兵说,基地一期30亩,每亩产800斤,45名村民在这里务工,“按天算钱,多的每月能拿3000多元。”

瓜蒌产业的“逆袭”更显智慧。2022年雪灾旱灾让150亩瓜蒌减产,张义带着班子跑市场,想出“加工增值”的招:注册商标“蕲州五里墩”,把瓜蒌籽炒制成品包装,每斤从25元卖到80元,“减产不减收,当年还赚了近10万。”

如今的五里墩,350亩长春花田铺成“粉色地毯”,600亩蕲艾基地绿浪翻滚,100亩羊肚菌大棚排列整齐。“每个产业都有合作社带动,有企业保收,村民要么入股分红,要么务工挣钱,路子越走越宽。”张义说。

同频共振,共绘振兴新图景

“产业兴了,村民笑了,村子活了。”这是五里墩村最真实的写照。五里墩村八组72岁村民涂巧凤每天到长春花田除草、采收,“一天80块,一年下来几千块。”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全村有200多人。

土地流转的背后,隐藏着村民的真心。2022年建瓜蒌基地时,需流转150亩地,有村民代表主动提议:“村干部为我们拼了,每亩流转费从300元降到280元,减轻村里压力。”提议一出,全票通过。张义说:“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苦都值了。”

村子的变化不止在钱袋子上。2400平方米的蕲艾仓储基地拔地而起,配套的环形路、停车场全靠村民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建成;破损的3公里道路修好了,2口当家塘换了新颜,新修建了2个民生广场;新建1座便民桥、改造1座主干道桥,解决一组37户189人的生产物料及人员进出保障问题。在村文化广场上,每晚都有村民跳广场舞;智慧农业项目落地,无人机飞播、监测,让种植更高效。

“去年村集体收入近30万元,今年争取破50万。”张义指着规划图,眼里有光,“我们要把四大产业基地扩到2000亩,建智慧农业产业园,把蕲艾、羊肚菌、瓜蒌都串起来,搞观光旅游。”

夕阳下,长春花田边,村民们忙着采收,笑声随风飘远。张义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由贫瘠变富饶的土地,轻声说:“只要跟着乡亲们一起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五里墩的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龚丽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