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秀新村托管班:一堂点燃童心的爱国课

梓秀新村托管班:一堂点燃童心的爱国课

7月7日,这个镌刻着民族记忆的特殊日子里,黄冈市武穴市大金镇梓秀新村的暑假爱心托管班内,一场浸润心灵的爱国教育课正在温情上演。武汉文理学院新星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用精心设计的课堂环节,让爱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

诗歌朗诵:让信仰之声叩击童心

上午时分,太阳温暖地跃进托管班的教室,光线明亮,正是读书的好时节。此时,新星志愿服务队的王誉霏同学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名为“七七事变,铭记历史”的诗歌朗诵兴趣课。听课的孩子们有大有小,年龄跨度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王誉霏深知学生年龄跨度大,要想活跃课堂氛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实在不容易。因此,在课堂伊始,她便邀请了新星志愿服务队的其他队员给孩子们作了朗诵示范。示范朗诵的队员任鑫辰声情并茂,用饱满的热情、激昂坚定的语调,使得《如果信仰有颜色》这篇诗歌充满了激励人心的魅力,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同学,于是轻松地拉动了的热烈的课堂氛围。

随后,王誉霏带领孩子们一起参与诗歌朗诵。这些孩子们起初还有些羞涩放不开,但在她的鼓励与引导下,孩子们逐渐大胆起来,打开自己,大声朗诵着《如果信仰有颜色》的诗歌。“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信仰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孩子们嘹亮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稚嫩的面容上目光明亮,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加融入托管班这个大家庭,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王誉霏分别请了在场的三位同学进行了朗诵展示。第一位同学自信满满,朗诵的声音富有激情,赢得了在场所有同学的热烈掌声。第二位同学则有些紧张,声音微微颤抖,在王誉霏的鼓励下,他渐渐放松,成功完成了朗诵。听完前面的朗诵后,最后一位同学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朗诵诗歌,她表情自然,神态放松,朗诵效果收获了大家一致的好评。

此外,王誉霏还采用了高低年级合作的方式,让低年级的孩子朗诵诗歌的前部分,高年级的孩子朗诵后部分,一起完成整首诗歌的朗诵。这种形式不仅增强了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还让他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不同年龄段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高低年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和谐而又充满力量,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历史课堂:从过往岁月汲取前行力量

诗歌朗诵的余韵还未消散,下午晴空高照,新星志愿服务队的队长马晓敏给孩子们带来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七七事变爱国主义教育课”。对于孩子们来说,首先了解这段历史才是理解历史,深刻铭记历史的重要基础。在课上,马晓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俗地讲述了七七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让孩子们认识到日军的狼子野心和残暴行径,使其能够从先辈们英勇抗争的事迹里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直观了解这段历史,马晓敏给孩子们播放了关于七七事变的历史短视频。视频中,插播的真实的历史画面和激昂的音乐,让孩子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他们能够看到卢沟桥上的硝烟燃起,听见枪炮声的声声轰鸣,缅怀先烈们的英勇抗击。孩子们都听得聚精会神,眼神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讲解结束后,马晓敏在课堂上播放了名为《七七事变》的电影,以此来深化孩子们的历史记忆,不忘先辈,不忘来时路。电影中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中国军民奋勇杀敌的身影,以及感人泪下的革命故事,让孩子们的内心有了深深的触动。

星火燎原:让爱国情怀照亮成长之路

梓秀新村的这堂爱国课,如同一簇星火,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爱国热忱。新星志愿服务队用诗歌与历史交织的方式,让信仰的力量在声情并茂中传递,让前行的动力在回望岁月中凝聚。

或许孩子们此刻还不能完全理解 "民族复兴" 的深意,但这堂特殊的课已在他们心中种下种子 —— 记住历史,珍爱当下,守护祖国。而这颗种子,终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生长为支撑他们前行的力量。

作者 武汉文理学院

编辑何国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