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基因库“活”出新价值——黄冈49个古村落跻身“国字号”

7月10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49个古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占全省18%,位居全省第二。其中麻城市以21个古村落入选,在全省县级市中排名第一。红安县、麻城市跻身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成为全省仅有的5个示范县中的“黄冈代表”。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库。我市坚持以制度为先导,通过将传统村落保护写入市委1号文件和乡村振兴蓝图,用一套套政策“组合拳”为古村落筑起“防护网”。麻城出台专门管理办法规范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资金使用,黄梅为商子塆古村落量身定制修复规划,红安则把保护与乡村振兴捆在一起谋划,还拿出真金白银奖励民宿发展。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持续为传统村落保护“输血”。向省住建厅争取150万元专项资金,精准投向团风、武穴、黄梅的古建筑修缮;麻城市、红安县自筹5亿多元,让集中连片的古村落迎来“新生”。红安县、罗田县等地通过课题科研、省级示范等争取上级资金270多万元,完成传统村落调查认定、规划编制、保护修复等基础工作。

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我市坚持成片修缮,打造整体景观。麻城“五片三线”片区里,702栋传统房屋完成修缮,57栋明清建筑重现风采,1078栋老建筑挂上了保护牌。红安“一环四区”项目投资2.32亿元,让16个村的老房子换上“新装”,目前已进入收尾。祝家楼村的芒种活动登上央视,让全国观众看到了黄冈古村落的魅力。

保护让古村落“活”出新价值。如今的黄冈传统村落,正走出一条“村落保护+文旅产业+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团风百丈崖村花5000多万元修旧如旧,办起文化节引来游客;武穴武山寨村打造“渔歌廖寨”品牌,让乡愁变成商机;罗田官基坪村搞起民宿和采摘园,带动上百村民在家门口挣钱;麻城谢店村以传统村落为依托,引进市场主体种植金银花、北京菊等中药材,1500亩荒地成了“金山银山”,促进100多户农户增收,有效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娇

编辑:龚丽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