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譬如邻里纠纷、夫妻吵架、遗产纷争……在黄州区禹王街道办事处,有146名人民调解员,他们奔波在村社一线,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自2024年以来,人民调解员先后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0多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办、矛盾不上交”,蹚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径。
这146名人民调解员由村两委干部、“五老”及志愿者组成,他们既熟悉村民的情况,又有为村民服务的热心肠和一定的民事协调能力。他们通过规劝疏导、制定协议、引导公证,推动纠纷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和解,进而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
“多亏了调解员调解,要不这乡里乡亲的,因为房前屋后一块空地伤了和气就不好了!”5月20日,新河村的李阿姨逢人就夸。前段时间,因为一块空地,她和邻居华爹爹“红了脸”,街道、村两级人民调解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调解,将一场邻里纠纷化解了。
纠纷的起因是华爹爹修整屋后空地准备做车库,屋后居住的邻居李阿姨认为这块地一直都是自己在用,华爹爹是在占她家的土地,双方发生冲突并报警。接警后辖区派出所和街道人民调解员立即到达现场组织调解,当时双方情绪激动,调解方案未得到双方认可。
随后,街道人民调解员多次下村入户了解情况,并与双方协商。李阿姨认为这块空地属于她家前院,华爹爹则认为这是他家后院,双方各执一词。后经村委会核实,该块空地为村集体土地,并不属于任何人,双方均不能划分为自己的私人土地进行修建或流转。
调解员考虑该块土地开发价值不大,本着尊重农村习惯、兼顾村民利益的原则,与村委会沟通后确定将该块土地仍留给村民使用。经过几次会商调解,最终达成解决方案:李家移除空地上果树,华家清理空地上的杂物,村委会将空地平整改建为公共停车区。这一方案既化解了两家矛盾,又解决了周边村民停车难题。双方在调解员见证下握手言和,孙阿姨感慨:“调解员不仅化解了纠纷,还为大家办了件实事!”
禹王街道平安办干部谢毅说,邻里纠纷若不及时化解易引发风险隐患。调解员在维护乡情纽带与平衡各方诉求的基础上,快速介入,精准锁定矛盾症结,运用“情为引、理为基、法为绳”的调解技巧,最终促成纠纷双方达成共识。
在禹王街道东湖村,有一支由5名女性志愿者组成的“半边天”知音调解团。村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是她们工作的主阵地。
程某的家人在外打工,程某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孩子,生活的琐碎让程某情绪波动大,为此经常在电话里与家人吵架。“半边天”知音调解团成员及时上门调解,经耐心沟通,程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确实过激,诚恳地向家人致歉,家人也体谅她一个人带孩子的不易。
近年来,禹王街道联动司法所、派出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优势,将矛盾纠纷分级受理、分类销号,构建源头预防、重点管控、集中化解、应急处置机制,全力打造首发指引、法治发力、群众参与、资源共享、力量整合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年初以来,禹王街道共组织4次法治工作专题会议,选聘法律顾问18人、培养街道、村(社区)两级法律明白人80人,指导人民调解员依法参与49件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着力打造汪家冲社区和枫香桥村2个平安法治示范点,并持续推进东湖村高标准法治示范点建设。同时,街道还把调解室开到候车室里,在黄冈西站成立黄州区首个铁路人民调解室,用最快捷的方式把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调处在基层、化解在现场。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浩 通讯员 谢思熠
编辑:龚丽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