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罗家畈村:小庭院“种”出大文明 “五众法”解锁基层治理新思路


521日,走进夷陵区龙泉镇罗家畈村,一条条整洁的村道蜿蜒延伸,一座座美丽庭院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房前屋后绿植错落有致,石磨、石槽等农具化身景观小品,勾勒出诗意栖居的乡村图景。

近年来,罗家畈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集众智、筹众资、聚众力、取众材、行众管五众工作法,激活群众主体意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干部主导转向全民共治,探索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群众满意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心愿“变身”村居实景

环境怎么改?村民说了算!”这是罗家畈村党支部书记陈志春最常说的话。为推动村容村貌改变,2024年,村里开始收集村民的“心愿单”,“我希望房前的道路两旁多种些鲜花”“我希望村里可以帮忙升级一下咱们的鸡舍”“我想在屋前的空地上建一个小池塘”......

如今,这些写在“心愿单”上的小愿望一一实现,村民们过上了自己曾经“向往的生活”。

以前咱们这屋前屋后确实不整齐,大家各自搞自己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想法,搞得奇形怪状的,现在不一样了,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外面的人从我们这路过,都说好咧!看着村子的变化,村民李华芳满脸的自豪。

罗家畈村坚持群众意愿先行,通过湾组夜谈、入户走访、群众大会等形式,累计召开13场讨论会、80余次交流活动,收集村民心愿单200余条。从庭院改造到村湾规划,村民全程参与设计,将群众想的事村里要干的事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自建自管总体方案》。

村民艾光先感慨:过去是干部指挥,现在是大家商量,我们的想法被写进规划里,干起活来更有劲!

种花得“美” 小花园蕴藏大能量

“这是三角梅,开得红艳艳,好漂亮!”一大早,村民王凤琴便开始精心照料她的小花园,浇水、修枝、造型,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村里的环境越变越好,我们也要把自己的房前屋后装扮得漂漂亮亮才行,我还种了山茶花、睡莲,还有好多绿植,村里道路两旁也都是鲜花,我感觉自己住在花园里,好舒服!”王凤琴指着盛开的鲜花,笑得合不拢嘴。

大家可不满足于打扫干净自己的房前屋后,“自家美哪算美?家家美才是真的美!”村民鲍泽文是一个木匠,村里家家户户需要编织花篮、修建篱笆,他总是第一个上。

“不光是我,大家都是这样的!只要自己能做到的,那是不会吭一声的,要知道,环境搞好了,受益者是我们自己呀!”鲍泽文拿着扫帚一边清扫着庭院里的杂草,一边笑着说道。

说到罗家畈村,大家都知道这里一步一景,一户一花园,可这美景背后,是村民的积极主动,也是村委的全力以赴。

“我们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乡村能人、群众代表的积极性、主动性,用心用情将群众工作‘做上门’。通过‘一带二、二带三’,村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自发出钱出力,自觉修整房前屋后,主动参与节点打造,从过去的‘站着看’逐渐转变为‘一起干’。”陈志春说道。

汇聚“小细流”建成“活水池”

“李华芳支持一辆手推车。”“快下雨了,路上一团糟,这个屋场的老百姓自发去路上除障。”这两句话出自村党支部书记陈志春的手写笔记,她说:“得记录下来,村民的付出,咱们心里得有一本账!”

村民杜阳林的屋旁有一大块田紧邻村委会,去年6月,为了让村子变得更加漂亮,他决定“拆”田修塘。如今,这一方池塘已经建成,独具特色的石头堤岸环绕着一汪绿水,池中间的小喷泉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彩虹光影,已然成为村里亮眼的一隅。

“我们要努力把自己生活的环境搞好,我还想在这里种点荷花,那样会更美观!”杜阳林的眼中充满了期待。

据陈志春介绍,村里家家户户都“让”了地,为了让大家的心更齐、力更足,大家还一起想了一句口号,“我来出份力,打扮我的家”。而面对资金问题,“村里也有小妙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罗家畈村创新资金筹集模式,鼓励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智出智,形成了“集体筹一点、项目补一点、政府扶一点、能人捐一点、农户出一点”的特色筹资方式,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罗家畈村共筹集改造资金超50万元,其中村民自发捐款2万元,苗木企业等捐赠各类苗木合计1.2万株,折资约16万元。

抓住自然美护航持久美

乡村建设不能丢了土味

罗家畈村坚持就地取材、旧物新用,收集本地片石、页岩石、鹅卵石70余吨,利用废弃农具、柴火堆打造景观,栽种木槿、铁扫帚等本土植物2万余株。臭水塘变身为荷塘步道,破旧猪栏改造成农耕文化角,村民简道明笑道:以前觉得土掉渣的东西,现在成了网红打卡点

管一时易、管长久难。为确保治理成果不返潮,罗家畈村创新推出村湾管家制度,按照推、选、树三部曲,明确一批群众信赖的管家,成为发动群众、指导建设、评判效果的中坚力量。实行自建自管,通过精细化的费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资金39.1万多元。

同时,还注重技巧掌握、标准提炼、工艺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在村内总结、复制、推广,确保乡村环境不仅一时美,更要一直美’。”陈志春信心满怀。

记者手记:从干部独角戏群众大合唱,罗家畈村的实践印证了基层治理的真谛——以群众为主体。屋场会上的民主协商、乡土工匠的巧手匠心、村湾管家激发的长效活力,共同织就了一幅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如村头那棵百年古树,这里的治理之根已深扎泥土,正滋养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来源:长江云

编辑:黄俊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