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提供有力支撑。
5月21日,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举行,提出聚焦目标任务,树立一流标准、突出文化引领、强化产业思维,全力推进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当天下午,“当好龙头 走在前列——武汉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研讨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全国知名专家、文旅业界代表齐聚一堂,探讨武汉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武汉多座长江大桥同框。(长江日报资料图)
江润三镇,城通九州。长江、汉水在市区交汇,165条河流奔腾不息,166个湖泊星罗棋布,一城秀水半城山,云在蓝天水在城,武汉是全球唯一人口过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择高而立,向上而行。近年来,武汉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成投用,一批重大文旅活动成功举办,文旅市场加快恢复,文旅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到江城观人文、赏风景。武汉独具魅力,世界各地游客看到的是一座山水形胜的生态之城、人文荟萃的历史之城、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之城、时尚荟萃的幸福之城、创新涌动的活力之城。武汉持续多年,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2024年,武汉天河机场创造了整体旅客吞吐量、国际旅客吞吐量、中转旅客吞吐量、起降航班架次“4个中部第一”。据统计,2024年武汉市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270家。
去年9月14日,在以长江为舞台的大型沉浸式光影秀中,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拉开大幕。近2个月时间,“新象长江”美术展、“映像长江”电影周、“灵动长江”舞台艺术展等10项活动次第展开。2025年央视春节晚会分会场设在武汉,武汉策划的“跟着春晚游武汉”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是一次城市文化与春晚舞台的完美融合。“全球观众,看到了武汉独特的风采,更多的人了解武汉、爱上武汉。”“武汉景区都是人人人”……春节假日期间,众多网友在社交媒体晒出打卡武汉的图片和留言。
武汉大学樱花盛放。(图源: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相约春天赏樱花”——这场持续长达一个半月的春日狂欢,凭借别具一格的“樱花+”多元融合模式,强势联动汉马、刀郎演唱会等顶流IP,吸引全球游客纷至沓来,共赴这场盛大的春日之约。今年4月底,武汉市启动“烟火武汉 遇见知音”2025武汉长江旅游季,覆盖了“五一”、端午、“六一”等节假日以及“5·19中国旅游日”等主题日,其间还推出武汉十大品牌线路,发布系列宣传视频、假日打卡攻略、线路产品手册、景区惠民政策等。
极目楚天舒,风正好扬帆。“五一”假期作为“2025武汉长江旅游季”的开端,“江上蹦迪”刷新长江玩法,两岸潮玩织就年轻力场。游船派对、江畔音乐节、武汉话动物园……武汉市准备了80多场精彩活动迎接各地游客。黄鹤楼的魅力源自千年古城底蕴与诗词文化的交融,今年“五一”假期,这座顶流地标再次展现强劲吸引力:日间接待游客18.28万人次,《夜上黄鹤楼》连续四晚场场爆满。整座城市全方位的筹备和各行各业的精心细心,让武汉稳稳接住了“长红”流量,成为国内文旅“顶流”。
从黄鹤楼的诗意光影到东湖绿道的生态之美,从户部巷的烟火气到知音号的沉浸体验,游客口碑印证着从“流量”到“留量”的蝶变。武汉便捷的地铁网络让“一图游江城”成为现实,“快旅慢游”新体验深入人心。
黄鹤楼与“和谐号”动车同框。(长江日报资料图)
5月21日上午举行的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武汉市提出,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扎实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湖北“新春第一会”,将“文化创新战略”作为支点建设的“七大战略”之一,并在后续的《行动方案》中提出重点支持武汉建设国际都市旅游城市。
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负有示范带头的重要义务和责任。
“武汉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打卡地、旅游热度不断提升!”“武汉具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武汉市正在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质的文旅道路。”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的研讨会上,专家先后指出武汉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所能形成的特色。
“构建荆楚文化标识的雁阵模型,形成‘武汉头雁+人文地理翼+科技文化翼’三层架构,以此打造荆楚文化标识,助力建设湖北世界旅游目的地。”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认为,武汉作为头雁不仅因为它是省会城市,更因为它是长江文化高密度区域,五千年文明史资源的聚集地。
鸟瞰盘龙城遗址宫殿区。(图源:盘龙城博物院)
研讨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吴承忠说,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标准,主要有拥有世界级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吸引力(包括世界级文化景观、名胜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游客数量以及占比);在观光与度假条件方面具有世界级的美誉度;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也是休闲发达地;具有世界级的文化亲和力和文化认同度。
吴承忠表示,文化IP是差异化竞争的抓手,它赋予城市旅游目的地在世界中的独特性。武汉特色文化IP打造与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具有多重优势,包括武汉的自然人文资源禀赋,文旅产业发展态势,政府的政策支持、人才支持,以及武汉近年来在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方面异军突起,在文化产业与文旅融合方面成效显著。这些优势正在让武汉成为中国大都市旅游的热点城市。他认为武汉文化IP谱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科学选择引领性的特色文化IP,知音文化IP最具有成为引领性的文化IP条件。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在受访时表示,武汉是湖北省旅游发展的龙头和枢纽,在中国旅游研究院连续18年分季度监测的游客满意度报告中,武汉的游客满意度不断攀升,连续6年稳居“满意区间”。
戴斌说,一座好的城市不仅能够看到文化的遗产,更能够看到生生不息的未来。武汉要建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需要系统地挖掘整理武汉特有的传统文化,包括楚文化、三国文化,也要挖掘武昌首义在内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还要关注以光谷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彰显武汉的现代化、国际范。
“站在长江文化传承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潮头,‘一桥(长江大桥)两山(龟山、蛇山)’核心文化旅游区的文旅融合实践,不仅是武汉塑造城市文化标识、提升国际文旅竞争力的战略支点,更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生动缩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流域环境与长江文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江敏说,要通过空间场景的立体化营造、产业业态的深度融合创新、治理机制的系统性突破,打造好武汉市“一桥两山”文旅景观。
游客现场体验湖北省博物馆推出的《穿越青铜纪》VR体验项目。(长江日报资料图)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武汉数据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吴江认为,数字化、智能化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武汉文旅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通过构建“数据中枢—产业大脑—产业互联网—全球数字IP传播体系”进行系统化推进,通过数字助力,武汉可突破传统文旅瓶颈,构建虚实共生的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其中,可以重点落地武汉文旅数据中枢、文旅产业互联网等项目,以点带面实现武汉全域文旅升级。
湖北省作协主席团主席、武汉市文联第十届主席团主席李修文在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说:“武汉作为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以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参与奠定了自身形象。”
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薛兵旺在研讨会上表示,武汉文旅的资源禀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具有全国重要的红色基因库,八七会议会址、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等红色遗址都是武汉文化的瑰宝,是城市的“根”与“魂”。武汉拥有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馆藏革命文物,数量居全国前列。通过创新表达、科技赋能与全域联动,武汉正将“英雄之城”的红色基因转化为文旅融合的核心竞争力,让每一位游客在“行走的课堂”中感受历史脉搏。
巴公房子前游客拍照留念。(图源: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5月21日举行的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武汉市提出: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构建“大文旅”工作格局,汇聚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强大合力。
当日公布的《武汉市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出了“六大行动”,包括城市名片点亮行动、汉派文化赋能行动、文旅产品焕新行动、城市服务质效提升行动、文旅产业培育壮大行动、城市文旅形象塑造行动。
这份行动方案提出点亮城市名片,打造长江文化、知音文化、国际湿地花城、万里茶道四大文化名片;赋能汉派文化,建设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城”,提升“文学汉军”、武汉戏曲“大码头”等汉派文化品牌影响力;焕新文旅产品,打造“漫游武汉”休闲文旅品牌,叫响“赛博武汉”品牌,打造“赛事名城”“展会之都”。
提升城市服务质效,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建设游客友好型城市;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培育引进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塑造城市文旅形象,构建全球宣传推广体系,建立武汉市文化旅游境外推广中心,吸引海内外游客向往武汉、乐游武汉。
两江四岸灯光秀点亮长江岸线。(长江日报资料图)
对于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武汉怎么建,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李江敏说,武汉长江大桥和龟山蛇山所组成的“一桥两山”核心区不仅承载了城市的发展记忆,见证了长江文化的发展历史,也成为长江大保护与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实践地。她建议重视“一桥两山”核心文化旅游区深化文旅融合,把它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重要组成部分的关键举措,也是武汉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必要途径,有助于武汉建设长江文化高地、打造世界级滨江文旅样板。
“武汉首先要有一部像《哪吒2》那样的现象级影视或动漫作品,通过作品让全球游客知道武汉这座文旅特色城市的魅力;要有一部像西安打造的舞剧《长恨歌》那样的爆款级演艺产品,能充分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刘玉堂说。
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刘玉堂提出“关于武汉文旅发展的‘五个一’工程”的建议。他说,武汉还应该建成包括综合性博物馆和铁路、大桥、航空、航海、邮政等特色博物馆在内的博物馆矩阵,吸引全球游客,要建设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度假区,还要有一套真正讲好武汉故事的丛书,让读者想到故事发生地走一走,看一看。
戴斌说,一座城市只有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文化昌盛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地标。在此进程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枢纽要及时用好,以及过境免签、入境免签等相应政策,要着力把武汉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中的中国入境旅游首站城市。
戴斌建议,在建设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过程当中,武汉要提出自己鲜明的旅游发展理念。“一座城市旅游发展的高度,从来不是取决于对强者服务的力度,而是对于普通大众服务的温度,这也是我们连续18年对每一个季度旅游经济形势、对每个季度的包括武汉在内的游客满意度进行连续性监测的原因,我们希望通过游客满意度的调查能够发现每一座城市的优点、不足和短板,以对游客服务的高度来引领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新路径。”
“知音号”。(长江日报资料图)
他说,建设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武汉还需要加强旅游项目的投资、市场主体的建设,特别是要做好长江这篇大文章。无论是长江的游轮、内河游轮,还是城市的游船都有文章可做,还有滨江的氛围营造,包括夜间文化和夜间旅游建设,都大有文章可做,希望武汉能够以现代的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为世界各地的游客呈现一个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用市场的力量和政府力量统筹去推动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因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爱上一座城的理想已照进现实。”华耀广丰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昕介绍,去年9月,华耀广丰文化有限公司在汉主办了“五月天演唱会”,除连续5天的演出外,还联合武汉各大区域商业中心、旅游景区,打造以“五月天演唱会”为核心的一系列落地活动,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宣传,武汉在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视频号等社交平台的关注度激增,宣传效果极佳,大量外地粉丝歌迷涌入武汉,带火了相关旅游景区、街区和商圈商户的经营,演出经济溢出效应明显。
(万建辉 张萌 武文旅 制图:张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