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650米的鄂皖交界山区,英山县医共体总医院陶家河乡分院正经历一场震撼的“医疗蝶变”。这座曾因设备老旧、人才匮乏被称为“最偏远薄弱分院”的乡镇医院,在“70后”院长田源的带领下,用5年时间完成从“生存挣扎”到“区域标杆”的跨越。
截至5月6日,其标准化中医艾灸馆改造进入冲刺阶段,这座投资30万元、面积560平方米的康养综合体,正是深山医疗振兴的最新缩影。
困境开局:破楼里的“医疗空白”
2019年冬,47岁的田源初到陶家河乡分院时,眼前是“四层斑驳危楼、检验室仅能做三大常规、B超机如老式电视机”的窘境。全院26名职工中,仅1名助理执业医师,近万村民看病需翻山越岭。
“首日巡查后我想过退缩,但看到老乡们背着竹篓走十几里山路求医的样子,咬牙留了下来。”田源回忆。
五年攻坚:从“人才荒”到“技术强”
田源以“五年振兴计划”破局:每周4次全员培训、新建外科/中医科等6大科室、投入150万元引进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设备。通过“造血计划”,培养4名执业助理医师,医技人员占比提升至90%,年门诊量从不足万人次跃升至1.3万人次,住院量翻倍,群众满意度达95%,并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验收。
2023年接任院长后,田源推行“医卫融合”改革,将基本医疗与公卫服务整合为6支团队,建成胸痛卒中救治单元,成功抢救5例危急重症患者,筛查心脑血管疾病1868人次,实现“小病不出乡”。2024年10月,田源借力“湖北中药材之乡”优势,创建中医脾胃专科,至今共接诊1400余人次,形成“西医强基础、中医创特色”的发展格局。
康养升级:红色热土上的“艾草经济”
借力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英山县医共体总医院陶家河乡分院正将中医药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新建的标准化中医艾灸馆融合诊疗与康养功能,未来将开发药膳食疗、中医药文创产品,打造鄂皖边区中医康养目的地。“我们要做深山里的‘医疗灯塔’,让革命老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田源望着即将竣工的艾灸馆坚定地说。
如今,这座曾经的“薄弱分院”已拥有17人专业团队,包括中医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骨干等,正以“小而精”的路径,照亮革命老区健康振兴的新征程。
来源:黄冈日报(通讯员 刘钊海 胡溢)
编辑:马艳明 胡小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