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维 通讯员 王健 胡舟航 罗思梦
5月20日,黄州区2025年“智汇黄州·主城有我”“1314”人才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鱼苗孵化产业链人才沙龙观摩会在陶店乡举行,正式拉开了“1314”人才专项行动助力主城崛起序幕。
智汇黄州,主城有我。活动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黄冈市农科院的专家教授及黄冈文旅集团、黄州区邮政公司、农夫电商公司、星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鱼苗孵化产业链关联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围绕幸福鱼苗产业发展,献智献策,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
智汇黄州:“1314”人才专项行动
今年,黄州区“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围绕“主城崛起”战略部署,推动“人、产、城”融合发展。
黄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阮利红介绍,围绕区委这一目标,黄州启动了“1314”人才专项行动。
“1”即聚焦文旅、教育、科技等领域,出台“一揽子”精准引才计划——
文旅人才方面,招引文旅专家及投资团队5-8个。教育人才方面,招引基础教育名师5名(或团队3个),面向“双一流”高校,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高素质教育人才92人。支持黄冈二中灵活建立用人机制。科技人才方面,引进5-8名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其他人才方面,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结合主城建设需要,报送年度人才招引计划。
“3”即建立高校、企业、政府“三端式”协同培养人才培育体系——
高校端。针对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在院校设置对口专业、班级、课程;指导本地企业就高精尖技术人才培养与高校等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设置“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实现人才定向输送。
企业端。引导企业推选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各级技能比武等赛事,推动企业导师制,开展“职工讲给职工听”系列活动,遴选50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青年工匠导师”,一对一辅导新员工
政府端。常态化牵头举办技能大赛、创客大赛等评选活动, 优胜团队享受孵化基地两年免租政策。开展“东坡研学师”“文旅推介官”等乡村实用人才认证,全年培育200人。开展“黄商技能王”“黄州护工”等技能工人培训,全年新增技能人才200名。
黄州区鱼苗孵化产业链“人才驿站”授牌
“1”即设置人才分类标准、摸清人才底数、制定激励办法等, 实现人才的“一体化”、“全过程”管理——
分类定标。结合行业领域实际,设置“基础级、骨干级、领军级”等人才分类标准。
分类建库。通过单位推荐、自主申报、社会挖掘等多渠道, 全面摸清黄州人才底数,构建“领域分类、层级清晰、动态更新、 服务精准”的“主城贤才”库。与在外高素质人才建立常态化联系,构建“感情深厚、双向奔赴”的“在外人才”库。
分类评选。开展“黄州千里马”榜和“黄州伯乐”榜系列评选活动,对综合表现优秀的人才和引才用才作用发挥明显的单位(团体)进行推优表彰。
“4”即以服务为导向,完善“四有型”跟踪服务,营造留才良好生态——
有“人才保姆”。建立党政领导联系人才机制,与在黄工 作的专家教授常态化开展联系交友活动,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等“关键小事”。属地党政班子成员充分履职,与在外工作 的黄州籍专家教授建立联系,用好“一派两聘”机制,为在外工作的黄州籍专家教授选派人才服务专员,在重大节假日等回黄时间节点开展走访座谈等活动。
有“人才之家”。乡镇街道、产业园区等为人才常态化开展创业沙龙、跨界研讨等活动提供场地,搭建各行业人才思维碰撞平台,打造黄州“人才之家”。
有“智慧平台”。探索设计“黄州人才码”小程序,集政 策查询、项目申报、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人才就近、就便工作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务。
有“政策福利”。对事业单位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按标准落实生活补贴,提供5年过渡性安置住房,发放技能培训券等“青年成长礼包”,对揭榜团队给予税费减免、职称评定倾斜等优惠政策。
人才沙龙:人才链赋能鱼苗产业链
陶店乡党委书记雷志武介绍,陶店乡幸福鱼苗产业有着60余年的历史,年孵化鱼苗近200亿尾,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区,带动渔农年均增收5万元。
但由于幸福鱼苗产业长期依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面临着季节性强、利润空间小等问题。
在鱼苗孵化产业链人才沙龙环节,高校专家、文旅从业者、养殖户代表及上中下游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链前端提质、链后端增效、农文旅赋能”三大主题,为幸福鱼苗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人才沙龙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郭稳杰教授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人们更倾向于消费特色鱼类。他提出引入鳜鱼等高附加值品种分流产能,并从母鱼挑选与鱼苗品质提升等方面给出建议。
针对孵化设备老化、鱼苗存活率低等问题,黄冈市农科院专家钱敏是幸福村的“科技特派员”,经过一年多的跟踪研究,他认为每年固定时间的大范围死苗,主要原因是水库水位下降、鱼苗营养不良、人工授精弊端、孵化密度失控等诱因导致,他建议降低孵化缸内密度,通过提升名特优育种鱼苗孵化技术,提升产量与经济效益。
黄州区邮政公司市场部经理徐汪洋子聚焦运输的前中后三阶段问题,建议陶店乡与优质物流商合作,“打造县乡村三级冷链体系,用标准化包装与一站式服务降低“运输损耗”,破解“最初与最后一公里”难题。
农夫电商公司汪翔指出,当前鱼苗线上销售仍以淘宝平台为主(占比60%),抖音等新兴平台潜力待挖掘。他提出“全域营销”方案,拓宽“鱼苗+电商”新销路。
黄冈文旅集团代表高贤建议,幸福村跳出单一生产逻辑,规划“可学可游”精品路线,开发VR鱼苗观察日记、亲子养殖体验课,打造“科技+农业”研学IP;设计鱼苗盲盒、智能扫码解说等文创产品,走鱼苗+文旅之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梅时勇教授则以“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理论定调产业未来:“横向纵向拓展产业链,与顶尖团队‘捆绑’创新链,引入资本‘陪跑’价值链”,实现幸福鱼苗做大做强。
黄州区文旅推介官代表州城用生动的案例阐述了故事讲述的力量。就如何讲好幸福鱼苗故事,他提议利用短视频,结合地方资源、人才和技术,提升幸福村的知名度,推动环幸福水库示范片区“产业+文旅”发展。活动中,与会人员参观了陶店乡鱼苗孵化基地,举行陶店乡“科技特派员”服务站授牌。陶店乡聘请8位在外能人回乡担任发展顾问,助力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
聘请发展顾问
据悉,此次人才沙龙观摩活动,是“智汇黄州·主城有我”“1314”人才专项行动的重要环节,后续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对标此次活动的方式、内容等方面,结合各行业领域实际开展系列人才沙龙活动,通过为人才提供思想碰撞的平台,把人才智慧吸引到一线,推动人才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切实解决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编辑: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