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信阳毛尖和六安瓜片—— 英山云雾,我是大别山上的第三缕茶香

我是英山云雾茶,大别山腹地的一缕茶香,与信阳毛尖的醇厚、六安瓜片的清冽为邻。千百年来,他们名扬四海,而我——英山云雾茶,曾默默蛰伏于高山云雾之间。

直到这个春天,4月26日的“英山品茶叶赏花季”活动中,我听见人们说:大别山黄金茶叶带上,该有第三款名茶了。5月9日,我随英山“茶药方阵”登上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的全球舞台。从大别山到莫干山的跨越,我抖落露水,展开一场关于“树旗、定妆、争妍”的奔跑……

如今,我与中药材、蔬菜建链成势,三链同构深度融合,帮助全县50%以上的村实现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带动全县50%的农民增收。

树旗:从“县域特产”到“市域名牌”的跨越

记忆里的童年是苦涩的。20年前,英山茶农们守着“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小作坊,全县23家茶企年产值不及信阳一家龙头企业。“好茶卖不出好价,就像明珠蒙尘。”老茶人叶雪平的话道出我的心酸。

转机始于2006年的产业觉醒。在英山县政府引导下,12家茶企抱团成立产业协会,叶雪平带领我们制定首部《英山云雾茶生产技术规程》。这位“茶二代”的坚持令人动容——为保证品质,他宁可让明前茶多长3天、每亩减产20%也要守住“兰花香”的本味。

真正的蜕变在2023年7月。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纸批文,我的“身份证”从“英山”升级为“黄冈”。如今,65家茶企组成“云雾联盟”,27万亩茶园连成产业带。去年,县政府又出台茶叶加工升级和产能提升政策,一年新进规茶企8家,新增全自动智能生产线12条,每小时可处理800公斤鲜叶。“规模是底气,标准是武器。”黄冈市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会长张九洲指着欧盟标准检测报告说。今年首批出口越南的6万杯茶,从采摘到报关仅用72小时。

这不是简单的“扩圈”。当黄冈的山风拂过英山、罗田、浠水的茶园,我们带着同一枚地理标志,3万吨年产量的“家底”,用规模化的“旗阵”,在市场浪潮中树立起大别山茶叶的新标杆。如今,我的品牌价值跃升至51.23亿元,47.25%的涨幅里,藏着我的底气,让我在莫干山大会上,能与湖北茶叶七大区域公用品牌并肩,向全球讲述中国茶的故事。

2024年度“荆楚放心礼”湖北特色消费品品牌发布会在武汉举行,发布湖北特色消费品名单,黄冈一举拿下七席,我榜上有名。品牌入选《中国茶经》、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协定保护目录,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称号,我从此扬眉吐气。

定妆: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蝶变

“外形细秀卷曲显毫,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

今年4月23日的对标达标大赛上,3位全国知名专家对着我的“素颜”细细端详。61份茶样,从黄冈各地汇聚而来,在“外形、汤色、叶底”等六大考核项中“过筛”。

这是我第一次以“市域品牌”身份办赛,更是第一次给所有“追随者”立下“统一妆容”:统一种植规程、加工工艺、产品标准……当47家茶企捧着团体标准“照镜梳妆”,县内县外的茶师们坐在一起切磋炒青手法,我忽然明白——“六统一”(品牌管理统一、商标标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范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奖励机制统一)不是束缚,而是让每一片茶叶都能绽放最佳姿态的“美妆指南”。

这场对标达标行动背后,是黄冈市“六统一”的产业革命。在志顺茶业的数字化车间,我看到物联网设备正实时监测杀青温度——215℃的临界值被锁定在±2℃的精度区间。

“就像米其林餐厅的标准菜谱。”大别山生态茶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演示着“云雾茶DNA数据库”,每一批茶叶的氨基酸含量、香气组分都能追溯至具体山头。

变化悄然而生。曾经各执一词的包装设计,如今统一采用“青绿山水”视觉体系;过去参差不齐的定价,现在按特级、一级明确分级。最让我惊喜的是九昇茶业的新品——铝罐包装上印着二维码溯源。

英山县搭建了集电子商务、统一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英山云雾茶数智服务平台,为环大别山区域1500家市场主体及10万户茶农提供服务。

如今,大别茶访、云雾茶业、大广茶业、楚留香茶业四大集团公司应运而生,新建加工产业园,投资2200多万元购置5条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年新增产能超6000吨。我的制茶车间里,先进设备与传统技艺碰撞出火花,从鲜叶到茶杯的全程“三品一标”控制,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英山主动作为,推动“英山云雾茶”品牌提级打造,全市共端一杯茶。

眼下,我跟着英山茶企连续捧回“楚茶杯”、中国武汉茶博会、中国国际茶博会等大赛金奖。英山云雾茶专卖店在黄冈各地纷纷开张,计划在全国各大城市布局至180家。

争妍:从“一叶独绿”到“百业竞秀”的破局

“家人们看!这缕‘云雾’像不像山水画?”90后主播刘露的镜头前,我化身茶田里的艺术品。如今的英山,我已不只是杯中之物。

在英山,茶园不再只是采叶卖茶的地方。当游客沿着茶香步道走进“茶旅融合”景区,采茶、炒茶、品茶成了必修课;在温泉旁的茶疗馆里,茶多酚与硫磺水共舞,康养新体验让都市人慕名而来;直播间里,我的“云雾白”“兰花香”随着主播的解说飘向全国,海外市场渐渐有了“回头客”。

最让我骄傲的是“七十二变”:茶多酚面膜在模特脸上推开,茶香精油在香薰机里氤氲,甚至茶渣制成的文创笔记本也引发抢购。“这不是跨界,是回归。”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现场解说,“《本草纲目》早有‘茶为万病之药’的记载。”

在茶旅融合示范区,我看到了更生动的场景:

上海来的研学团正在体验“宋代点茶”,茶筅击拂出的沫饽映着孩子们的笑脸;

温泉区的“茶汤浴”包厢需提前两周预约,日本游客说“这比箱根温泉更有韵味”;

楚留香茶业的海外直播间里,阿拉伯客商对着“沙漠黄金”定制茶饼连连点赞。

“6万杯英山云雾茶在家门口已飞往越南河内。”顺丰货机的轰鸣声中,大别山好物产搭乘“花湖号”JG2957首次空运出口,我听见山风送来新故事:不久,那个曾藏在云雾里的县城,要带着百亿茶产业,把“英山”二字刻进世界茶叶版图。

县茶产业促进中心的报表显示惊人裂变:去年综合产值87亿元中,精深加工占比18%,茶旅收入占23%,跨境电商增速达120%。

“我们正在申报‘三茶’统筹先行区。”英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青松介绍的蓝图令人振奋——英山云雾茶供应链平台已全面应用,交易额可达5亿元,茶多酚、茶妆、茶饮料等项目已签约落户,“茶叶好帮手”社会化服务已叫响品牌。

暮色渐沉,品茶叶赏花节的灯火亮如星海。信阳毛尖与六安瓜片向我举杯,三缕茶香在春风里交织。我知道,这场并跑没有终点——俄罗斯客商已踏勘茶园,沙特海外仓正在筹建。

我的未来,是让世界从这一盏澄碧中,看见中国茶的无限可能。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吴娅婷  通讯员 付向阳

编辑:徐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