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开花 精准滴灌
黄冈市黄州区东湖司法所绘就民法典基层宣传新图景
通讯员吕佳卉
基层是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民法典宣传的关键阵地。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东湖司法所聚焦群众需求,创新宣传模式,通过“多维度覆盖、精细化服务”的实践路径,推动民法典宣传在基层落地见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经验。
广域覆盖进万家,打造社区普法“流动课堂”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东湖司法所将民法典宣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聚焦防范电信诈骗、婚姻家庭维权、民间借贷等民生热点,在社区、集市、学校等人流密集场所,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每月开展 10 余场,全年超 100 场,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设置法律咨询台、开展法治讲座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生活指南”。
在某社区普法活动中,居民王阿姨拉着工作人员咨询:“我儿子在网上借了钱,利滚利越还越多,这可咋办?”工作人员结合民法典中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详细解释了超出法定标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并指导她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像这样的场景,在东湖司法所的普法活动中屡见不鲜。
双向赋能强根基,构建机关学习“成长平台”
为提升基层干部法治素养,东湖司法所创新开展“双向赋能”培训模式。一方面,依托“法律明白人”培训计划,打造街道“法治大讲堂”,鼓励社区干部结合辖区实际,以身边案例现身说法,分享民法典应用经验,引发基层干部共鸣;另一方面,邀请信访局局长、金牌调解员、法律顾问等法律专家,从专业视角解读民法典,拓宽干部法律视野。全年开展 8 次培训,有效提升基层干部运用民法典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能力,为基层依法治理筑牢人才根基。
在一次街道“法治大讲堂”上,社区干部李主任分享了调解一起邻里纠纷的经历。两户居民因房屋漏水问题产生矛盾,互不相让。李主任运用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促成双方和解。这一案例引发了在场干部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这种接地气的分享,让民法典的学习更有实用性。
网格串联破壁垒,打通法治宣传“神经末梢”
东湖司法所将民法典宣传融入基层网格治理,以“小切口,大民生”为主题,选用劳动争议纠纷等典型案例,开展 “网格微宣讲”。司法所工作人员化身“法律宣讲员”,深入街道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用“家常话”讲清“大道理”。凭借贴近实际、形式新颖的宣讲内容,东湖司法所不仅多次受邀在黄州区各街道辖区内开展宣讲,还走进黄冈市委宣传部、黄冈市高新区进行示范宣讲,成为基层法治宣传的“金字招牌”,让民法典知识在网格中“生根发芽”。
在某小区的网格宣讲中,一位曾遭遇欠薪的农民工张大哥,听完宣讲后激动地说:“原来我可以依据民法典直接去法院申请支付令,不用再和老板扯皮了!”在随后的日子里,张大哥按照工作人员讲解的流程,成功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
双线融合扩影响,构建立体宣传 “矩阵网络” 顺应新媒体传播趋势,黄州区构建“线上 + 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线下通过社区宣传栏、电子屏等载体,循环播放民法典宣传内容;线上精心制作防范电信诈骗、劳动纠纷处理等系列普法短视频,在政务新媒体平台、各机关和乡镇街道宣传屏同步推送,实现“指尖学法”与“实地普法”相结合。 其中一则以“冒充公检法诈骗”为主题的短视频,一经发布就在辖区内引起强烈反响。居民刘先生观看后,及时识破了一起类似的诈骗电话,避免了财产损失。
暖心服务显温度,织密特殊群体“法治网络”
东湖司法所坚持“普法有温度”,重点关注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法治需求。结合重要节日节点,开展精准普法:三八妇女节,为女性社区矫正对象解读婚姻家庭编新规,助力维护合法权益;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围绕借贷纠纷、禁赌等内容开展宣传,引导树立正确法治观念。
在一次针对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普法活动中,社区矫正对象陈女士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曾因婚姻中的财产纠纷陷入困境,在学习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内容后,她依法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以前不懂法,吃了很多亏,现在通过司法所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陈女士的分享,让在场的社区矫正对象深受触动。
东湖司法所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宣传举措,让民法典在基层“活起来”“实起来”。未来,黄冈市黄州区司法局东湖司法所将持续深化创新,推动民法典宣传工作走深走实,为基层法治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