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钢铁巨兽”,擎起全球超5000个地标!

年产各类钢结构60万吨

技术专利超500项

服务全球超5000个地标工程

在黄冈市团风县

华中地区最大钢结构制造企业

湖北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

已崛起为钢构领域的“钢铁巨兽”

从“拓荒者”到“领跑者”——
·勤耕不辍 挺举经济发展硬支撑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中国“绿色建材产品”三星级认证、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特级资质、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月10日,走进湖北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办公楼展厅,上百项金光闪闪的荣誉奖章,记录着这头“钢铁巨兽”的成长之路。

2007年,湖北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作为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落户团风县经济开发区,成为当地钢结构产业的“拓荒者”。

深耕钢结构产业十余年,公司逐步构建起涵盖轻钢、高层建筑钢构、桥梁钢构等多元产品的制造体系。2022年,鸿路钢构再次加码,与团风县政府签约投资20亿元建设“绿色智能装配基地”,新增15条生产线,年产38万吨装配式建筑部件,推动产业链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去年,四期项目已开始投产,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4亿元,可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团风鸿路钢构品牌管理部部长汪能介绍,2024年,鸿路钢构团风基地实现销售收入71.3亿元,上缴税收1.8亿元,工业总产值50.6亿元,带动就业4500余人。

十余年的勤耕不辍,鸿路钢构逐渐从一家生产钢结构及相关围护产品的企业成长为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合作伙伴超过500家,承接各类钢结构工程超过5000项,客户遍布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从“拓荒者”到“领跑者”,这头“钢铁巨兽”现已建成标准化厂房面积80万平方米,成为华中地区最大钢结构制造企业,产销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省内第一,跻身国内钢结构第一梯队。

从“硬制造”到“慧智造”——
·  创新驱动 打造产业发展新标杆 ·

“激光切割、自动组立、智能焊接、数控矫正一体化联动,精准误差不超过0.5毫米;搭载AI视觉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生产流程,确保每一道工序精准可控……”在鸿路钢构智能化工厂里,3台焊接机器人在一名工人的操控下,正在用机械臂自主定位对钢材进行精准焊接,火花飞溅。

“这个厂内所有设施设备目前是行业内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主要由数控激光下料、智能箱形生产线、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等先进设备组成。是我们在生产效率、制造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作出的重大探索。”团风鸿路钢构设备主管付汉文举了个例子:我们的箱型件生产线单线日产能突破150吨,生产周期可缩短30%。同时,依托全封闭除尘系统和余热回收技术,可实现材料利用率高达98%,能耗降低25%,粉尘排放量减少90%。

企业进行技术项目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钢构产业从低端向高端延伸。目前,鸿路团风基地投入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近300台套,更新激光智能切割设备70余台,以及“十字柱”“箱型柱”“桥梁钢构”自动化、数字化生产装备和绿色工艺的引进,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跨越。

“今年我们拟进行60个以上项目研发,计划投入2亿元研发费用,完成专利等知识产权授权80项以上,预计2025年底团风基地的自主知识产权将超过600项。”汪能介绍,我们还加大智能化车间改造项目,计划今年通过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评定,以上项目的完成,预计可提升生产效率15%,降低能耗20%,真正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从“独行侠”到“集团军”——
·   集聚资源 点燃区域发展强引擎·

一个项目,是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构成一个新的增长极。

从2005年第一家钢构企业落户以来,团风钢结构产业已聚集钢结构及关联企业43家,年产能超80万吨,年产值近100亿元,成为“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连续17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团风立足区位优势,加强精准调度,落实支持政策,做强主导产业,不断培育钢结构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湖北省钢结构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由湖北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武汉理工大学、黄冈师范学院、黄冈科技职业学院、武汉汉兴智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高校及企业共同申报。

依托联合体,湖北鸿路、辉创等钢构产业龙头企业,挖掘钢构产业创新共性技术需求,确定了“自主智能焊接技术”“全链智造数字化”等4项研发课题,通过与武汉理工大学卢红教授团队双方联合攻关,已完成2项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基于视觉的坡口智能识别和3D重构、中厚板坡口多层多道焊接自主规划等技术应用,成果已经在鸿路钢构进行了示范推广。

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也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第五期智能方管生产线项目,预计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成达产后,年产方管约20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12亿元。”汪能说。

团风钢结构产业的做大做强,背后也少不了相关配套企业的付出。

“团风年用钢量近100万吨,过去大部分钢构企业分散采购,没有议价空间。现阶段,公司依托鸿路钢构采购体量大的优势,拓展钢构集采业务,去年累计完成集采钢材超32万吨,交易额超13亿元,为钢结构企业节约成本近千万元。”团风县福昌顺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团风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傅何苗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同时出台支持性政策措施,生产要素和资源向鸿路等龙头企业集中,力争将钢构产业培育成为国家级特色中小企业集群。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好  通讯员 邓义 童海波 王新征)

编辑:龚丽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