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既是攻坚之战,也是持久之战。
2024年,我市多点发力,持续擦亮“冈好办”营商环境品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后3次召开大会部署推进,市委书记李军杰、市长刘洁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营商环境指标提升、问题整改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有力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整体提升。
今年2月,第三方调查反馈,全市经营主体满意度综合得分86.36分,较2024年7月份提升7.89分。
2024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推进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建设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专区,实现全流程压减时限50%以上。截至2025年4月8日,已为600余家经营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在于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2024年我市出台并实施《深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全力打造“冈好办”营商环境品牌若干措施》等文件,精准惠企,促各项政策落地见效。2024年,全市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17.5亿元,为各类经营主体降成本133.56亿元。
2024年11月12日,市人社局举办全市人社惠企政策专题宣讲活动,围绕就业、社保、劳动关系和人才惠企政策进行宣讲解读,全市600多家规上企业、重点企业参加。
优化营商环境,要把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经营主体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动产、公积金等13个自建系统186个事项完成与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一网通办”率达到95%,45个关联事项实现集成办。审批和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减61%、办理材料精简42%、办事环节减少47%,与75个城市实现“跨省通办”,1000项事项“全省通办”。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推动数据赋能和流程再造,实现一批高频事项集成办理,平均减少办理时间84%、减环节75%、减材料50%、减跑动80%。
优化营商环境要抓改革,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突出首创性,聚焦经营主体关切,从“小切口”着手,从制度层面解决困扰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营商环境改革方案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小切口”改革给予经营主体“大感受”,真正让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改善看得见、摸得着、有感受。全市91个改革试点获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通报表扬,18个典型案例被国家和省营商办复制推广。推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部门联合抽查占比达99.55%。完善府院联动、快速司法出清等机制,开展破产及涉企执行攻坚行动,审结破产案件47件,盘活存量资产37.6亿元。
市税务部门设立新办企业套餐式服务专区,为新成立企业提供登记信息确认、票种核定、数电票开具等办税业务辅导。
优化营商环境要处理好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关系。国务院营商环境大督查后,围绕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9个领域,全市开展了专项整治“回头看”,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查找并推动53个问题整改到位。全面清理违反市场准入管理规定的政策文件,修改、废止、宣布失效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40余件,清理存量政策措施261份,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准入。
优化营商环境要抓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我市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深化“双千”行动,对全市312家重点企业、77个重点项目、69个商协会实行包保服务。建立常态化暗访机制,发现问题线索51条,对9个典型问题拍摄制作暗访片。市纪委监委牵头健全涉企投诉问题线索收集、交办、督办、研判、销号机制,市县两级营商办受理并推动247个涉企投诉问题妥善化解,问题办结率97.6%,较上年度提升4个百分点。
2024年9月27日至28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会议在我市召开。来自全国的46名代表对市场重点领域的行政处罚案卷进行现场集中评查。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优化营商环境永不止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吹响了号角,强化支点意识,抬高工作标杆,加快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锚定省评进入第一方阵、经营主体满意度达到90%,黄冈蹄疾步稳一路进发。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桑 通讯员姜焕勇 阮浩文)
请输入验证码